地球大数据: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中国方案

2021-09-28 20:08: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陆成宽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的越冬栖息地有什么变化?我国的红树林面积有增加吗?黄海浒苔暴发可以预警吗?……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28日新闻发布会介绍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中找到答案。

继2019年和2020年后,《报告》第三次由中方正式发布,是三年来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估实践的一次集成创新。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表示,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报告》的发布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凸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和积极借鉴。

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的核心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它包括17项目标,169项具体目标和超过230个指标。

“对各目标的有效度量和监测是保障SDGs落实的重要环节,然而,不幸的是如何度量这些目标却面临很大困难。”郭华东说,地球大数据为SDGs指标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郭华东介绍,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监测能力,可对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及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把大范围区域作为整体进行认知,为SDGs的相关指标特别是跟地表环境参量密切相关的诸多目标提供大尺度、快速和多维度的丰富信息,同时也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监测和评估提供支持。

《报告》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共六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18个具体目标汇集26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典型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四个尺度在数据、方法模型和决策支持方面对相关SDGs及其指标进行的研究和监测评估成果,包括20套数据产品、13种方法模型和16个决策支持。

红树林保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告》研究表明,2015年至2020年,我国红树林面积净增长16%,广东和广西沿岸红树林增加最为显著,此外,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恢复。SDGs实施以来,中国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的成效显著。

白鹤是世界上最濒危物种之一,1989年中国将其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鄱阳湖是白鹤的最大越冬地,《报告》对1993年以来鄱阳湖湿地白鹤越冬栖息地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白鹤适宜栖息地随水位升高呈退化趋势,水位升高显著削弱白鹤栖息地的聚集特征。未来应针对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栖息地聚集特征进一步减弱问题,开展其水文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情况下的针对性保护。

同时,通过地球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漂浮藻类空间分布遥感快速提取,《报告》构建了大型藻藻华动态监测和预测预警技术方法体系,可为黄海附近有害藻华灾害监测预警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报告》汇集了26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地球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和方法可为深入研究、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相关指标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推动科技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郭华东说。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