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揭榜百项一线难题后,青年专家们已经投入了战斗

2021-09-30 11:39:2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李才林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李才林

在创业遭遇生死的关键点上,山东启阳清能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阳能源”)创始人胡风杰抓住了“救命稻草”。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组的深度介入,不但解除了其生存隐患,更为它在核心的农牧业废弃物处理问题上找到了既环保科技又持续盈利的新路子。

9月27日,胡风杰在山东省农科院面向社会公开揭榜农业科技难题大会上“现身说法”。他真诚地感谢该院专家,并希望拿出1500万元支持该院许晓晖研究员揭榜“畜禽粪污高负荷厌氧发酵与沼液脱氨技术研究”。胡风杰说:“只有你们才能把这个活儿干透彻。”

此时此刻,农业科技战线期待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实现了完美对接。

图为答辩现场。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摄

1.32亿元经费!农业龙头企业出题,青年科研人稳稳地接住了

对农科界来说,山东省农科院举办面向社会公开揭榜农科难题大会是一件新鲜事。毕竟,这是国内科研单位首次主动面向社会公开寻榜、张榜、揭榜农科难题。长期以来,践行“市场主体出题、科研单位答题”理念,缝合科研、经济“两张皮”需要先行者,而山东省农科院正在这么做。

按照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的观察,经过激烈角逐,97项来自于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张榜的农业产业科技难题被该院97名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青年专家成功揭榜,项目总经费达1.32亿元。

整个过程透露出三大关键词,即农头企业的一线难题、青年专家成功揭榜、项目经费高达1.32亿。其内在逻辑是:对龙头企业来说,一线难题“卡脖子”,正因为此有必要拿出身家,破釜沉舟推动解除难题。而青年专家们的整体揭榜,不但代表着企业对其能力的信任,更让人们看到了这一群体的实力自信以及其“顶天立地,科技为民”科研观“接地气”的一面。

费县农民贾理昌“刚经历了一场噩梦”。他用一年时间辛勤耕耘四个大棚,“没想到几百颗枣树只结出一颗枣”。这不是玩笑,而是现实。

山东省农科院青年专家王中堂的到来解除了贾理昌的“噩梦”。前者联合山东省农科院其他相关所研发了低残高效精准药剂+性诱剂捕杀综合防治技术,同时,对大棚进行结构改造,效果明显,使贾理昌的枣棚迎来了大丰收。

这一次揭榜大会,费县如愿将“脆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交给王中堂,揭榜经费达到1000万元。

枣农们很期待,专家们更有信心。

青年人已是当今各类科技计划实施的主力军,要在“十四五”给他们搭更高、更大的平台,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让他们独立承担任务,牵头组织项目,放手大胆创新。

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对青年人的扶持政策层出不穷,上述表达成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考虑之一。这两年的事实也证明,山东省农科院的青年人才正以院党委期望的方式快速成长,挑起大梁。

新机制下的“揭榜”,考验着青年人的能力,而他们已做好准备

梳理本次揭榜的97个项目,费县脆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四个项目超过1000万元,超过100万元的项目48个,占全部揭榜项目的49.5%。在深入分析之后,记者发现,本次“揭榜挂帅”不仅是企业出题、专家答题,而是在企业出题时,专家就已提前介入。

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的“揭榜挂帅”,不存在成果转化的问题,结果只有“已解决”和“未解决”两种。归根结底,新体制下的“揭榜”,考验着青年人的能力。

看得出,许晓晖研究员信心满满。

五个月前,他第一次调研启阳能源时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揭榜之后,他将难题分解、细化,设置了亟待突破的五大关键技术指标,稳扎稳打,一一破解。

他被推向与启阳能源合作的最前线,而他的身后,站着山东省农科院的雄厚学科、人才群体、技术积淀。时间能证明一切。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制,这是新时代的要求。在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看来,在解决一线难题,培养青年人才的视角之外,该院还有更深层次的大局考虑:

“我们主动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和科技服务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寻榜张榜揭榜农业科技难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动员全院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农业企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水平,推动实现山东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青年专家们已经撸起袖子,投入了这场战斗之中。更多的好消息即将到来。

记者获悉,该院正在研究制定《加强面向社会揭榜科研项目管理“十条”意见》,将对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这意味着项目负责人将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同时,揭榜难题项目也将作为实物工作量,在该院年度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中按照省级项目给予认定,以激励科研人员更大热情投入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些青年科研人要做的就是俯下身子,沉下心来,要苦干,更要巧干。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