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很神奇 专家给你讲原理

2021-12-09 23:02:0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唐芳

科技日报记者 唐芳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航天员展示了太空细胞、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水中泡腾片等6个太空科学实验。这些奇妙的实验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一:太空细胞——空间站实验展示

细胞在失重环境下生长得好吗?当然好!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课堂上所说,细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甚至能看到它在跳动。

在此次太空授课中,航天员叶光富为大家展示了太空中细胞的神奇变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闪闪发光,还做起了收缩运动。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教授陈征解释说,这是微重力环境下活的心肌细胞因为生物电脉冲而产生的明暗闪烁。

实验二:太空转身——角动量守恒原理

究竟怎样完成太空转身?航天员叶光富漂浮着尝试了吹气、游泳等方法后均无果,但当他右手不断地划着圈并且越划越快时,他在太空成功转身。

“叶光富的太空转身体现的是角动量守恒原理。”陈征解释说,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人人身轻如燕,但同时也失去了地面摩擦力提供的向前的动力,因此人不但不会比在地面上走路更轻松,反而会寸步难行。

他解释道,太空转身实验的核心关键词叫角动量。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这个试验所展现的是在微重力的环境中,航天员在不接触空间站的情况下,类似于理想状态下验证“没有外力矩,物体会处于角动量守恒”。

航天员上半身向左转动时,按照角动量守衡的原则,下半身就会向右转。讲课中,航天员就是通过右手划圈实现转身。

实验三:浮力消失——浮力与重力伴生

乒乓球在太空里会浮在水面上吗?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将乒乓球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轻轻用吸管一压,失重环境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只见乒乓球停留在了水中,不能浮起来。乒乓球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消失”,陈征说,微重力条件下,液体内部压强处处相等,因而也就不再有上下表面压强差而产生的浮力。“重力和浮力相伴而生,正是地球上的重力使得乒乓球能够浮于水面。”

实验四:水膜张力——液体表面张力

在翟志刚、叶光富的辅助下,航天员王亚平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试验中,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

“在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很大的水也能够延展成水膜,贴在水膜上的花朵也因为表面张力而展开。”陈征说。

那么什么是液体表面张力?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曾介绍,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液体表面分子有被拉入内部的趋势,导致表面就像一张绷紧的橡皮膜,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绷紧的力,就是表面张力。

实验五:水球光学——同样是液体表面张力

王亚平接着用饮水袋往水膜上注水,利用液体表面张力,水膜很快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叶光富立即向水球内注入空气,水球内形成一个球形气泡。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球产生了双重成像,中间和外部一个是正像一个是倒像。这是为什么呢?

陈征解释道,重力影响极小时,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近乎完美的球形,可以像凸透镜那样成像。在加入气泡后,悬在水球中的气泡又把水球分成了中心和周围两部分,中心部分变成两个凹透镜组合,形成一个正立虚像,周围部分仍是凸透镜形成的倒立实像。

实验六:泡腾片实验——浮力消失

泡腾片遇到水之后会产生很多气泡,那么在太空,泡腾片与水球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天的“天宫课堂”第一课上,太空教师王亚平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只见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冒泡,但在失重环境下,气泡虽然不断产生,却并没有离开水球。而随着气泡不断增多,水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气泡球”,并且产生了阵阵香气。

对此,陈征解释说,地球上有浮力,所以水中泡腾片的气泡会向上跑。在太空中,水里的泡腾片产生的气泡因为没有浮力而停留在水球中,让水球变得色彩斑斓。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