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科特派升级服务模式,在高原上播撒致富种子

2022-03-30 17:42:1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蕴

3月5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光明村,村民在田间劳作。 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科技日报记者 张 蕴

“青海东大门”海东市的农人们抢抓春天时机辛勤劳作,一幅幅春耕画卷正在河湟谷地展开。3月上旬,青海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民和县)的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牛哥农牧公司)负责人张学荣和科技特派员团队,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喜事”:青海省科技厅正式为民和县1号站授予“青海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牌匾。

连日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作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2.0升级版”,在青海各地陆续挂牌。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在高原大地发挥科技力量,助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

下乡送技术,将科研成果撒向农田舍饲

阿牛哥农牧公司是一家牛羊养殖与电商销售一体化企业。几年来,牦牛犊腹泻问题一直困扰着张学荣。查阅资料、同行交流、请教专家……为了解决小牛犊腹泻问题,张学荣几乎用遍了所有方法,可收效甚微。

“犊牛期腹泻是常见疾病,这一疾病在青海畜牧养殖业具有普遍性。传统治疗犊牛期腹泻的方法是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但这并不符合降低抗生素使用的发展趋势。”张学荣说。

青海是我国畜牧业大省,素有“世界牦牛之都”的美誉。关键技术问题得不到破解,制约影响了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张学荣坦言,“畜牧企业只有总结经验的能力,无法上升到科研成果层面,更缺乏系统性研究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期待科技特派员的到来”。

2021年初,科技特派员、青海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牧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翟卫红带领团队来到民和县,成立了由南京农业大学、农牧科技学院、阿牛哥农牧公司等单位共建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民和县1号站。

依托科技特派员团队力量,民和县1号站以育肥期牦牛为对象,翟卫红和团队重点开展了中兽药治疗牛羊疾病,降低牛羊抗生素临床使用率,提高肉品品质以及生鲜肉品冷链运输保鲜等系列科学研究及服务项目。科技特派员团队研究出中兽药药膳配方,让动物摄入中草药的办法降低疾病发生率。短短3个月,民和县的小牛犊腹泻状况明显好转,死亡率明显降低。

此后,翟卫红和团队专家的身影每月都会出现在养殖大棚。“现场技术指导,这是‘固定动作’;还有‘非固定动作’,如遇到临时出现的养殖问题,都可以直接拨打视频电话,请专家‘远程会诊’,专家的技术服务通过互联网及时送达。”张学荣说。

在青海,科技特派员送技术,正成为这一高原省份将科研成果洒向农田舍饲的有力抓手。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洁渊介绍,青海省是2002年科技部首批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省份之一,目前,该省科技特派员总数约1000人。

构建新模式,集团作战合力振兴乡村

牛羊寄生虫疫病,同样是困扰青海农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近年来,科技特派员、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蔡进忠及7名成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西龙沟黑羊场的黑藏羊扩繁中心,开展了黑藏羊健康绿色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黑藏羊场主要流行病综合防控与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的技术服务。蔡进忠团队合力攻关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黑藏羊场主要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科技特派员团队将常见蠕虫与外寄生虫的感染率控制在5%至10%,提高了黑藏羊成活率和肉、奶产量,降低了饲养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青海省科技厅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制度,以政府引导的方式,把企业技术需求与实用技术成果通过科技专项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外延覆盖面,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科研不落地的情况。

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科技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青海从未止步。王洁渊表示,2022年,青海省将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精准服务,在全省39个涉农县市区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2个,新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科技小院”开展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等工作。

面对新时代赋予科技特派员的新使命,青海省科技厅于2021年9月印发《青海省科技厅关于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为核心的基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布局,着力构建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从短期流动服务到长期固定服务,从单一示范点到区域示范集群的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新模式。

搭建大平台,形成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

2006年,青海省启动了青海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但实践中发现,网络平台与实际服务“两张皮”,“三农”信息“满天飞”,农民难以接收或因有效性差不愿意接收的现象十分普遍。与此同时,使用电脑的青海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也很难从网络上繁杂的信息中取得农户可直接利用的服务内容,难以发挥“搭桥”作用,给予农户生产销售的具体指导方案。

为破解这一难题,经过几年探索,青海省形成了青海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以及“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户”三位一体的青海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所到农户的扁平化主动推送服务。

一面是农牧户,一面是科技特派员,这一平台,为科技下沉和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系上了落地纽带。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永强介绍,综合平台以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需求为重点,依托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建了一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全面、技术领先、响应及时的专家服务团队。初步建成了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及咨询专家库,开展农业技术攻关研究、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工作。综合平台共有2645名注册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

综合平台搭建至今,功能不断完善、应用不断纯熟,一种新型的科技信息化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胡永强表示,平台通过专家、科技特派员全流程的信息化主动服务,扩大了优良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使农户掌握了先进种植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形成了“服务精准化、生产规范化、咨询专业化、销售多样化”的新型农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

综合平台建立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将过去靠经验种植的方式,转变为依据市场需求和专家建议确定种植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方式,不仅避免了盲目种植,提升了良种种植覆盖率,也使青海省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大大提升。据统计,综合平台推送的青薯9号、纪元8号等农作物良种和覆膜、测土配方施肥等丰产栽培技术,较当地传统种植品种增产20%以上。

责任编辑: 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