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刘超:大山里的“果果书记”

2022-06-29 21:00:28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东南部的高寒山区,有一个叫中坝村的村庄,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225名村民,这里曾是国务院督战的全国最后脱贫的88个超千人贫困村之一。2020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刘超被派驻中坝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青年党员,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她始终坚守一线,无悔付出,不仅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还让他们学本领、提志气,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果果书记”。

在中坝村见到的刘超,一刻不停地奔波在各处,从产业园区建设、水稻病虫害防治,到解决村民纠纷,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刘超的一天,用她自己的话说,像在飞。这样飞起来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

2020年,脱贫攻坚决胜年,刘超被派驻喜德县中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来村上,除了满腔热血,她的心里也有一丝担忧。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坝村第一书记 刘超:那老百姓要怎么才能认识你,你毕竟是一个外人,所以就想到说我起了一个彝族的名字。我们村最大的一个姓就叫依火,然后我说那我就姓依火好了,彝语“果果”就是可爱、善良、漂亮、美丽。

从此,依火果果成了刘超在村里的新名字。谁知,驻村一个多月后,一场山火突然降临在中坝村。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坝村第一书记 刘超:有一户人家,我上去让他们转移的时候,那个大火当时直接就烧到我的脸前。

烧了六天五夜的大火才过去一个月不到,中坝村又遭遇了一场超强的泥石流,泥沙夹杂着滚石从山上倾泻而下。刘超和驻村工作队队员顾不得危险,挨家挨户地转移村民。

在大家的努力下,山火和泥石流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经历过这两次过命的交情,村民们看到了一个在危急关头能够挡在他们前面的女孩子,村里无论老幼,都亲切地称她为“果果书记”。

泥石流过后,搬迁成了当务之急。2020年8月,中坝村最后一批贫困户搬入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虽然住进了整洁的新居,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如何让5000多名村民扔掉帮扶的拐杖,真正地自力更生?刘超尝试通过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眼界经验,帮助村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个性化发展之路。刘超了解到,中坝村的土地富含硒元素,如果将水稻品种和种植方式稍作改良,种出质量好的富硒大米,应该不愁销路。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坝村第一书记 刘超:一开始我们做水稻试验田的时候,超多老百姓都非常不理解,就说,不就是插秧吗?我们世世代代插秧,怎么就不行了?这种情况之下我就耐心地给他们讲,科学的种植方式和优良的品种会给你们带来什么。

慢慢地,一些村民发现,试验田里的水稻果然长得又大又壮,决定尝试种植新品种。2020年中坝村水稻亩产增收近万元,村民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在渐渐发生改变。

2020年11月17日,喜德县正式脱贫摘帽,中坝村也实现了整体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刘超准备在村里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项目,1.5亿元的投资规划也即将到位。

当村民们意气风发,想跟着“果果书记”大干一场的时候,刘超却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出患了癌症。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坝村第一书记 刘超:我在手术的过程,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看手机,等我拿起手机来,我就发现那个上面全都是我们村里面的老百姓,每一个人都在说“果果书记”加油,希望你健康,希望你还能回来。就那一刻,我的内心就是觉得我不能不回去,我一定要回到那个地方。

手术后三个月,还在术后观察期的刘超回到了中坝村。在她的推动下,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场和高标准蓝莓产业园的建设都向前迈了一大步。

对于引进来的企业,刘超要求,工人要尽可能多地从村民中挑选,同时要培养出中坝村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为她知道,只有思想脱贫了,才能真正拔掉“穷根”。

彝寨里的新变化,让年轻人看到了幸福新生活的希望,很多常年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决定留下来。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坝村村民 吉胡潇建:以前在外面打工的话,想得最多的就是赚到更多的钱,现在更多的是想着未来村里面发展的方向,我是不是能够自己也出一些主意,整个人的动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是我最好的状态。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村就业,村里的很多孩子不用再单独留守了,他们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陪伴下,学习知识、感受爱。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坝村第一书记 刘超:就经常会有很多小朋友给我写信,亲爱的“果果书记”你好,从幼稚的心灵被你改变成了一个有梦想的小女孩,你曾说过选择是很重要的,我已经做好了选择,将来要当一名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我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我觉得是爱。有的人会说你付出了好多,但其实在我看来,我也得到了好多。我不觉得我是在奉献或者是很伟大,我只是在做好我的工作而已,带着这些人一起往前走,我觉得这会成为我一生的牵挂。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