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艺,走向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2-06-30 14:45:1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羽程 夏斌 柳鑫 过国忠

张羽程 夏斌 柳鑫 本报记者 过国忠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要求,要依托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制定传统工艺数字化保存标准,实施传统工艺数字化保存行动。

“这是从国家层面在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推出的重要举措,并明确提出了有关任务和要求,为深化推进我国传统工艺振兴,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等指明了方向。”6月30日,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传统工艺保存与传承仍存在四类问题

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看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部署研发传统工艺挖掘、记录、保存的新方法、新技术及专用系统与装备,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有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绽放时代光彩。

王聪介绍,目前,我国传统工艺保存与传承存在四类问题:

一是重经验、轻理论,使传统工艺传承不能很好地基于工艺原理进行推广和普及应用;

二是重技术传承、轻保存方式,如在传统工艺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资料中,均提及了技术应用,却极少有人提及具体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方式;

三是重物质实践、轻文化传承,过多看重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与保护所带来的物质价值,轻视精神文化上的国粹;

四是重规范标准、轻问题解决策略。注重建立各种各样的传承标准与管理规范,却对诸如数字化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关注不够。

所以,如何选择适用的数字化技术保持传统工艺的原真性,是传统工艺数字化传承保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提出了新挑战。

新技术装备正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

如何坚持守正创新,正确把握保护与利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动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王聪介绍,三维重建、混合现实和全景VR技术为传统工艺保存与传承带来科技福音,是目前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挖掘、记录、保存等方面常见的手法。通过三维重建手法,虚拟古陶瓷文物和工艺特点,实现360度虚拟观看效果。

一般采用3D设计软件,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收集文物各个角度的技术参数,在计算机平台虚拟出该文物的造型与色彩,同时也可以体现文物基本的材质肌理效果,但是这种方式还原度与真实性欠佳,观众在观看时参与度不高。

通过混合现实手法,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或虚拟图像结合,实现异域空间环境的沉㓎式体验。增加了现实场景、虚拟图像和虚拟场景三者结合,观众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能基本体验到文物当年所存在的历史场景。

该方法还原度较好,观众的体验感也有所提高;全景VR技术,利用前期多角度画面,进行拼接、特效等手法,构建大型360度虚拟场景,实现随意观看、全程自由操控的最佳交互体验。目前,该方法是比较完整与成熟的研究手段。

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将文物完整的数据参数构建成高保真的虚拟图形,同时虚拟完整的全景空间,利用其他辅助技术手段,打造大型的虚拟场景,观众能自如地移动文物或操作基本的预设工艺。

该方法的使用,虽然观众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由于需要利用多种技术辅助,需要大型高精设备平台支撑,因此,其技术成本偏高,应用起来难度较大。

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博士姚志华介绍,当前,数字化技术依然被当作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在其不断发展与应用中,逐步完善与改进了传统工艺传承与保护内容和方法,使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向系统、有序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必将取得更好的传承效果。

加快传统工艺数字化研究与人才培养

“传统的工艺传承方式,均是通过传承者、被传承者间言传身教或口传心授的办法进行的,此外还会辅以一些图像、文字等教授方式。”姚志华说,应用数字化技术后,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就变得更系统,如有研究基于VR技术,从岳州窑陶瓷泥料加工、釉料加工、成型、烧制、装饰工艺五个方面展开应用研究,探索岳州窑“非遗”传承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姚志华介绍,VR虚拟技术的沉㓎性、交互性、构想性三大特点为传统工艺数字化传承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VR应用于传统工艺数字化研究领域是传统古陶瓷工艺研究最恰当的技术手段。

王聪认为,它虽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但是该应用研究已经得到行业的一致认可。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VR虚拟技术的应用研究必将在传统工艺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将给自身技术升级改造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当前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技术融入其中,诸如: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体感技术和虚拟再现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引入,不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更有利于研究内容的扩展与深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高素质文化传承技能人才。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高校要发挥专业优势,注重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产教研用平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培养有技能、会设计、懂理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一批守正创新、德艺双馨的能工巧匠及大国工匠,为推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提供重要人才保障。”吴访升表示。

责任编辑: 徐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