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 全线采用隧洞输水

2022-07-07 14:20:37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今天(7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开工建设。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工程从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左岸龙潭溪取水,经湖北省宜昌市、襄阳市和丹江口市,终点位于丹江口水库大坝下游汉江右岸安乐河口,全长194.8公里,多年平均引江水量为39亿立方米。工程实施以后,南水北调中线多年平均北调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1亿立方米,同时向汉江中下游和工程沿线补水,并补充引汉济渭工程水量。

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司长 李勇:工程静态总投资582.35亿元,设计施工总工期108个月。通过连通长江、汉江两大战略水源地,进一步完善水网格局,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将发挥重要作用。

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有多难?

引江补汉工程具有输水隧洞单洞距离长、埋深大、开挖洞径大、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是我国调水工程建设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引江补汉工程全线采用隧洞输水,隧洞全长194.8公里,是国内最长的有压输水隧洞。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钮新强:我们叫一洞到底,从三峡一直到丹江口。另外它埋深比较大,在1100~1300米的这样一个最大的埋深。

据了解,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全线埋深大于600米的洞段有87公里,占比约45%。工程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 温续余:输水隧洞沿线穿越5条区域性断裂、2条区域性的活动断裂(带)。存在高外水压力、高地应力、高地温,以及突水突泥、软岩大变形、岩溶渗水涌水、坚硬岩岩爆等问题。

温续余介绍说,工程建设的另一大挑战性在于开挖直径大,最大开挖断面超过12米,为国内最大,从掘进设备研发、衬砌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来看,都具有挑战性。

南水北调促进北方地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战略性调水工程,也是世界建设规模最大、供水规模最大、调水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7年多来,彻底改善了北方部分地区的用水格局。

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为了从南方调水补充到北方,我国为此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起点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抽水,向北把水引到山东东平湖,再分两路,一路将水输送到山东半岛;一路穿越黄河抵达德州大屯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起点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取水,一路北上,向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输水。

西线工程拟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目前,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两条输水线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井书光: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548亿立方米,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用上了南水,直接受益人口超1.4亿人,有力保障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东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经国家有关机构评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平均每年拉动我国GDP增长率提高约0.12个百分点,每年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7年多来向北输水,工程还有力推动了沿线生态文明建设,累计向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90多亿立方米。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井书光: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65米,永定河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白洋淀生态水位保证率达到100%,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

责任编辑: 徐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