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生牙外伤怎么办?家长收好这份急救手册

2022-09-20 10:50:3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迪芳

赵迪芳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有统计数据显示,25%的学龄儿童都曾有过牙外伤的经历,33%的成年人也曾有过恒牙外伤的经历。

哪些年龄段易发生牙外伤?

乳牙外伤最常发生在2-6岁,孩子刚学会走路、跑步,或爱爬上爬下的年龄段。如果家长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即便在家中也容易撞伤、摔伤。再加上儿童和青少年热衷于追逐打闹,开始尝试各种运动甚至极限运动,也是恒牙外伤的高发年龄段。

发育早期的恒牙牙胚位于乳牙的根尖区,牙外伤容易造成牙齿松动、移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严重者可导致牙齿丧失,还会对儿童造成心理影响。

如何预防牙外伤?

对于婴幼儿需要家长加强责任心,多加看护。宝宝学走路时,尽量留出较大活动空间,可在活动区铺上软一点的泡沫垫子或地毯,家具的边边角角进行包边处理。

对孩子进行风险防范教育。如避免追跑打闹、盲目冲撞,不要用石子、碎砖等危险物品互相投掷,摔倒时记得用手保护头部等。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儿童乘车时使用安全座椅,尽可能预防交通事故。

牙齿前突的孩子可适时进行矫正。

在进行容易跌倒、撞击导致牙外伤的高强度、对抗性的运动时,最好佩戴头盔、运动防护牙托等防护用具。

发生牙外伤怎么办?

保持冷静,关注全身情况。牙外伤一般伴随着头面部的损伤。此时应首先关注是否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能够回忆起摔伤时的状况,能否自行活动、自如走路等;是否有更紧急的情况需要处理,如躯体骨折或者创口大量出血等,如有,应优先处理,暂缓口腔治疗。

寻找牙齿,湿润保存。如果牙齿完全脱出牙槽窝,在可以找到脱落的牙齿时,手持牙齿冠部,不要触碰牙根。可用冰牛奶、生理盐水或凉水冲洗5-10秒。注意:不要用肥皂,不要用酒精等消毒液,不要擦洗。

尽快自行尝试将脱落的牙齿放回牙槽窝中,并轻咬棉花、纱布、手绢等使其固定,防止患牙再次脱落造成误吞或窒息。划重点,脱落的乳牙不必放回。

如无法放入牙槽窝,应尽快将牙齿保存在冰牛奶、生理盐水或唾液中。千万不要擦干、晾干或用纸巾包着干燥保存。最好不要让牙齿干燥超过30分钟。

如果牙齿只是折断的话,也可找到牙齿断片,放在牛奶、生理盐水或清水中保存并就医。

尽快就医。无论乳牙还是恒牙,无论牙齿折断或是牙齿脱落,抑或是自觉无明显异常,都应在外伤后尽早就医,口腔医生会根据牙外伤和面部损伤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方法。

如何选择防护牙托?

防护牙托能吸收碰撞瞬时的冲击力,并且能从个别牙的受力转化为全部牙齿、颌骨等共同受力,可以隔离牙齿,防止外伤直接损伤牙齿或软组织,也能防止折断或松动的牙齿脱落造成误吞或吸入气道。

运动防护牙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买回去可以直接放在口中使用的成品防护牙托,一般为均码,保护性和舒适性较差,成人可用,但不推荐儿童及青少年使用。

第二类是热成型半成品,可通过70℃-80℃热水加热软化,在口中咬合后冷却成形。但对于儿童来说,这种需要自行加热成型的防护牙托存在着潜在的烫伤风险,且防护牙托软化后很难完全与自己的牙齿贴合。

第三类是定制式防护牙托,需要由专业医疗机构获取个体牙齿印模,再根据年龄、运动类型、自身牙齿条件、个人喜好等不同情况设计和制作。这类定制式防护牙托是最安全、有效舒适的运动防护牙托,但是成本较上述两种防护牙托高,且需要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调改或更换适当的防护牙托。

(作者系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住院医师。审核专家系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赵继志)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