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乡村振兴 用人才政策引“雁”归来

2022-09-28 12:06:0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颉满斌 王服邦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王服邦

金秋时节,成纪大地苹果飘香。

位于甘肃省静宁县甘沟镇的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公司负责人王星正在向“媒体果乡行”暨“归雁工程”采访团的记者介绍他的明星品牌——甘小星。

王星是静宁县“归雁工程”的第一批返乡创业者,也是领头雁。

位于甘肃省静宁县余湾乡的静宁苹果即将进入采摘季。颉满斌/摄

引育并举,雁归来

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多媒体设计专业的王星刚参加工作时,在北京从事广告设计,不久便转型成立了品牌形象咨询公司。2016年,他成立了餐饮公司,自己做品牌策划人,在全国发展连锁门店40家。

近几年,“静宁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王星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2019年12月,王星和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爱人一起回乡,成立了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西物优品”电商平台,注册了“甘小星”苹果零食独家品牌。

2021年,静宁县启动实施“归雁工程”,发布了《静宁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静宁县招商引资政策》等引进人才政策,希望通过搭建静宁籍在外人士反哺家乡的广阔平台,号召鼓励和引导扶持静宁籍在外人士回到静宁创新创业、投资兴业、投智助业。

在政策的吸引下,王星及时加入了“归雁工程”人才数据库。依托多项优惠政策,王星作为领头雁的作用更加凸显。

此后的一年时间,王星把苹果轻度加工,开发成深受喜爱的网红食品——“甘小星”苹果脆、苹果茶、苹果粉、苹果蛋糕等系列绿色食品。

2021年11月,中共静宁县第十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把人才支撑作为开启各项事业新征程的重要保障,把“归雁工程”作为人才赋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式列入全县发展规划。这为有意愿回乡创业发展和为静宁发展提供智支持的在外静宁籍人士释放了强劲信号。

此后,“归雁工程”数据库在短时间内数据量急速攀升,截至目前,引才入库总人数29352人,其中就有出生于仁大李河村的李健。

搭建平台,产业兴

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李健积极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做归雁工程林果产业的第一批践行者,他创建的静宁县智慧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集苗木繁育和科技创新为一体,为静宁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子,总结了新经验,为推动全县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智慧、提供新样板。

“家乡果园起步早、栽培管理落后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定、单纯依靠传统理念持续经营管理,很难找到新出路”。回乡后,李健发现了这些问题。

找到了制约家乡果业发展关键点,李健大刀阔斧推广科技创新模式,先后在静宁县城川镇吴庙村流转土地建成现代智慧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200亩,完依靠农业物联网对苹果生产环境实时监测、可视化管理、精准化病虫防控。同时,与四川亿冠林公司协商合作,成功引进建成静宁首家规模化良种苗木组培脱毒繁育中心,形成高端种苗繁育体系。

静宁县果业办公室主任贾军平介绍说,李健是静宁县发挥林果领域“归雁”资源、依靠“归雁”力量,把“引雁”“筑巢”聚力发展作为促进全县林果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案例。

雁归来后如何留?搭建平台、用足政策是关键。

为此,静宁县成立了“归雁工程”领导小组,该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魏永牛说,领导小组为雁归人员量身定做配套政策,严格规范落实、不折不扣兑现,确保返乡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办成事;同时,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目前静宁县共引进“归雁工程”项目75项,总投资143.64亿元;正在洽谈项目21项,投资金额89.1亿元;推介项目8项,投资金额17.58亿元。

此外,“归雁工程”鼓励返乡人员成立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镇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发展规模养殖、特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现代高效农业。一批返乡创业青年通过承包撂荒土地进行苗木种植、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推广等,为新型农业产业展示了新做法,提供了新样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靠人才推动。”静宁县委书记何鹏峰说,“‘归雁工程’通过搭建静宁籍在外人士反哺家乡的广阔平台,号召鼓励和引导扶持静宁籍在外人士返静宁创新创业、投资兴业、投智助业,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

责任编辑: 何沛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