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探索数智融合 助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022-09-20 13:34:0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操秀英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在近日举行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签约近300亿元的国内外开发建设项目和200亿元的金融合作项目,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表示,中电工程将以此为起点,以赋能低碳经济和创新低碳技术为核心,持续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系统解决方案,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电工程承办的“中国能建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围绕“绿色中国—东盟 数智融合发展”主题,就能源领域数智融合发展新趋势展开深入交流,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深化能源合作,共促绿色低碳发展。

论坛上,中电工程近年来在数智融合发展上的探索实践备受关注。今年初,国家正式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而能源与数智融合是加快“东数西算”建设的必由之路。中电工程致力于通过数能融合技术与一体化模式创新,通过电力、算力、销力一体化推进,将瓦特和比特深度交融,催生新平台与大平台,重构产业价值生态。

在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中,中电工程提出风电、光伏、储能、算力负荷等多元素融合互动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模式,可以在不增加电网调峰消纳压力、不影响电网企业收益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交易为后端用电负荷提供绿色低价电力,从而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优势,大大提升绿电消费比例,降低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将“瓦特”高效转化为“比特”,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电工程正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中科院计算所、江苏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单位,探索电力与算力的协同调度机制,提出“东数西算”算力网总体解决方案,打造智慧高效运行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国家算力网”,以及支撑算力网绿色低碳运行的“绿色电力网”,实现大数据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此外,中电工程推动多种能源的协同互补,风、光、水、火、储等多种能源形式深度融合、共网运行、互相补充。中电工程设计的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通过自主攻关、联合创新,运用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模式,利用多种能源的互补和储能调节,有效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问题,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清洁可靠的绿色电力保障。

在推动能源行业自身变革的同时,中电工程积极破解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能源利用问题,开展了很多“能源+”的探索。例如,该公司建设的江苏同里智慧能源小镇项目,智能公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边开边充电;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项目高比例应用地源热泵、分布式光伏供能,实现机场航站楼的近零排放;榆林低碳化绿色甲醇能源链耦合项目,利用碳捕集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合成绿色甲醛替代化石能源。“能源+”的融合实践,为这些行业领域深度脱碳、绿色发展拓宽了路径,形成了绿色协同发展的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电工程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已在东盟国家设立27个分支机构。近三年,中电工程完成东盟国家140余项规划、咨询项目,参与老挝电力规划研究、中越、中菲能源合作规划研究等多双边合作研究,编制出版“一带一路”国家电力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为东盟国家能源电力发展和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据介绍,中电工程正积极推进属地化建设,在东盟积极建成大湄公河区域中心、东盟区域中心。在大湄公河区域中心,中电工程聚焦新能源、储能和综合智慧能源,积极参与区域电力互联互通,同时依托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房建、市政、生态环保领域建设,构建多行业供需联动、资源共享、技术集成的新发展模式。在东盟区域中心,中电工程根据各国别能源领域情况,在菲律宾推进海上风电、分布式能源、电网、小水电等研究;在印尼推进可再生能源、光储柴小微网、燃煤电站升级改造;在马来西亚推进属地化功能性并购、可再生能源研究等。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