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全:局地草地退化问题仍存 三江源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

2022-12-20 14:30:1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蕴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

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环境下,如何处理保护和牧民生计改善协同发展?食草野生动物种群是否导致草原超载过牧?12月19日召开的青海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上,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新全向记者阐述观点。

青海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赵新全供图

食草野生动物种群过去二十年快速稳定增长,是否可导致草原超载过牧?是否存在过度保护?赵新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就全球而言,无论是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KM-GBF)、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报告、还是自然向好(Nature Positive),在全球尺度物种灭绝速率或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恢复有目共睹,野生动物尤其是有蹄类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迅速稳定恢复,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数量大约是二十年前的3倍,可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为今后年框架的执行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赵新全表示,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无疑增加了草地的放牧压力,四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草地的放牧压力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首先,青海草地牧草生产量在过去二十年是逐渐增加,近几年增长速率趋于放缓和稳定,间接预示草地放牧承载力在允许或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次,伴随青藏高原变暖变湿,草地的生产力和承载力有所提高;再次,政府采取生态补偿以及人口的城镇化,保护地草地的生产功能逐渐向外(东部转移),牲畜数量稳定或下降;此外,食肉动物数量增加有效控制食草动物无序增长,形成了食物网复杂、营养级结构比较合理的金字塔构型,发挥了生态系统再野化的下行效应,生态系统碳固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也随之提升。

但不可否认,局地草地退化还是存在,超载过牧在某些区域还比较突出,尤其在放牧和野生动物共存的区域,由于家畜是野生动物(换算成统一可比较单位羊单位)45倍,如果有超载还是以减轻家畜数量为主,因为其贡献率比较大,这方面还要我们继续努力。”赵新全解答。

关于过度保护问题,他认为,过度保护观点依然存在,至少大部分物种的保护和濒危等级都在下降,野生动物越来越野是好事。但与100年前相比较,说过度保护还为时过早。虽然不可能完全恢复生态系统的历史的真实性,但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来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通过国家公园和当地社区共同努力,为野生动物与社会发展共同繁荣找到持久的解决方案。

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环境下,如何处理保护和牧民生计改善协同发展?赵新全表示,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起草过程中,特别重视尊重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的权利、发展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重视可持续地利用草地资源和牧民可持续生计,通过合理利用草地、提升自然修复水平来缓解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的世界性难题。

从维护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生态过程、确保从物种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视角,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提出了两个相结合的新发展理念,即国土资源空间优化与解决人地矛盾相结合(如合理布局栽培草地、放牧草地、自然保护地,宜保则保、宜牧则牧、宜草则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牧民可持续生计相结合的繁荣发展模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案例。”赵新全说。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大学组织联合科研团队,为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创新模式。该项目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建立了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库,创建了“治理-种草-养畜-销售”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牧民可持续生计的有效结合

该项目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经济增长,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开拓了“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新型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