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创新“土壤”“添水施肥”——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科技扶贫扶智”纪实

2020-10-17 14:31:46 来源: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 作者: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

在广西河池金城江区六圩镇凌霄小学校长韦剑钰看来,乡村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日孩子们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预示着未来乡村不再贫穷,也杜绝了未来返贫的可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希望。”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下店小学校长张豪誉也这样认为。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

2018年受教育部委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顾建军教授团队针对《中国大中小学生科技素养的现状调查》课题开展了专项研究。研究发现:城乡的中小学生科技素养亟待提升,特别是乡村的留守儿童;从留守儿童在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和技术态度的差异比较中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技术素养四维度的表现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为培养科技创新的“土壤”,解决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2019年6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平安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AI不孤读——青少年科技素养教育提升计划”,向有条件的农村小学捐赠科技课程、教材、教具,开展校长、教师培训,支持学校利用课后三点半时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最终提升农村小学生科技素养水平。

项目自开展至今,陆续向云南、广西、江西、河南、甘肃、海南、内蒙、重庆、西藏、贵州、陕西、河北、湖南、广东 17个省区市的 1000 所小学,捐赠科技课程、教材、教具,开展校长、教师培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共计培训农村学校校长、老师10000余人次,内容涵盖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受益学生约30万人。

广西凌霄小学:让孩子们在科技平台放飞自我

2019年8月,韦剑钰参加了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平安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培训活动,回来后在2019年秋季学期初便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总表,并要求各年级各班级切实开展《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将《科学》课与《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相融合,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划主办方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从小有了追逐科技的梦想,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科技的种子,在科技的平台上放飞自我。”韦剑钰说。

韦剑钰感谢的说,尤其是在防控疫情期间,我们这些项目学校的孩子,在线上学习的同时,还能利用项目组赠送的“科技大礼包”进行科技实践,动手操作,个个玩得不亦乐乎,疫情防控期间虽然足不出户,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有“科技陪伴”,他们可以创意畅想,脑洞大开,在科技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如:浸泡种子、种植植物、制作灯具、组装小车、开垦农场等,让他们体会到了课本之外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感觉大有可为。

今年植树节,一年级韦小牛同学认真的把植物生长的过程做了记录。“这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既感受到了种植的乐趣,又增长了见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很是难能可贵。”韦剑钰说。

“从脱贫攻坚的角度来看,乡村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现在的建档立卡户几乎都是农村的,城市的孩子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农村读书无用论在当下还屡见不鲜,从而造成了城市与农村孩子的观念相距甚远,而且观念一旦形成就容易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所以一代传一代,至此贫困不断,所以抓住关键要害,从乡村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抓起,让他们更新思想,改变观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正确的导向引领自己,这样改变一代意味又改变下一代。”韦剑钰深有感触的说。

河南下店小学:农村孩子们科技学习不再孤单

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下店小学申报参与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在学校开展科学素养提升五大课程:“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农业科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

“这五大主题课程彰显现代科技与特色,给我们乡村学校的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关注生活中的农具、研究含羞草,更难得的是能够学会让机器人学说话,自行设计启动火箭,让农村孩子体验最新科技的发展,让农村孩子们科技学习不再孤单。”张豪誉说。

张豪誉介绍,下店小学具体措施为,改变枯燥乏味课本式学习,打造动手型课堂,让乡村孩子们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去实践、去感悟、去体会科学乐趣与魅力,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比如,每班每周开设二节科学素养提升课程,坚持科学课堂小打卡;组建科学社团,开展课下科学小实验与制作;举办科技节,鼓励创造、发明创新,积极参与县、市科技比赛;参与“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科学活动。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为我们下店小学送来了科学实验包与教材,让我们农村娃有机会享受科学实验,这种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课堂给农村娃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张豪誉说。

2019年10月,下店小学的科技制作“手指搬运”获得县一等奖,代表县参与市科技节比赛获得一等奖。

下店小学参加#我是山村娃,有个科技梦#活动,张轩赫、张轩铖、马帅博、闪湛钦四名同学制作的《科技新农村》作品,把科技农场、智能灌溉、巡逻机器人、智能家居融入到新农村,创意性的把太阳能电池板也加装在巡线小汽车上,让它巡逻村庄,设计了池塘、大棚、赛道、游乐场、农场等。

在课间,老师和学生一起利用废品:矿泉水瓶、穿线管、海绵研制了自来水“地书笔”,以水作墨、以地当纸,开展大课间地书笔书法活动,让书法课堂不再拘泥于一室之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书法兴趣。

下店小学还参与了“为你加油、未来有我”抗疫主题视频征集活动,学生们在家积极进行科学小实验、参与科技小制作,张轩铖被评为“科普小能手”。

“科技是脱贫致富的翅膀,而这翅膀需要知识的浇灌,今日的扶智是开启未来科技扶贫的基石,也是科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的必要基础,智慧跟不上何谈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又怎会有创造力与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高乡村科学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扶智是关键。 ”张豪誉说。

在线教育改善乡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我们的在线教育主要通过‘pAPP’平台以及项目组提供的科技活动线上每日打卡活动来有效改善乡村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韦剑钰说。

三村晖APP是中国平安三村工程的线上公益平台,涵盖“村官、村医、村教”项目。

“我们学校方主要参加‘村教’项目,我们通过让师生到平台观看课程教学示范课、师训课视频,老师与教育名家对话,学生通过观看情景科普课与科学家直通等,让孩子们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家就在我们面前,科学创造不再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只要处处留心,勤于观察,勇于探索,我们也能创造出科技产品。”韦剑钰表示。

同时,利用项目提供的录播系统,学校可以把课堂及科技活动线上直播,让不同的人来观看,让学校方成为科技活动的主角。“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增加胆量,还能交流互动,认识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人,利用别人的智慧,丰富自己。”韦剑钰说。

还有,项目组提供的各种线上每日打卡,让每个活动都有展示的地方,师生们可以把自己的科技活动视频及图片上传,还可以附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提高自我。通过这一系列的线上教育活动来潜移默化地改善并提升乡村老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线上教育是乡村学校、教师、学生与时俱进的重要窗口,三村晖APP是项目组对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与平台。里面丰富的线上科学教师培训课程,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学校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学技能,间接影响提升着学生的科学素养。”张豪誉说,通过线上视频与课堂教学,让乡村学生能够与城市学生一起接受优质教育,见见大世面,掌握新奇的科学知识,进而激发兴趣、构筑科学梦,积极参与活动课程提升科学素养。

乡村孩子科学素养提升是从“源头”扶智

2019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倡导科技扶贫,即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其宗旨是应用科学技术改革贫困地区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如果扶贫不扶智,贫困群众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而扶智式的扶贫则能使劳动者能更快地使用技术知识,让贫困群众获得现代生产技能,这样就实现了改变贫困的‘造血’机制。”项目组老师表示。

中国农村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较低,乡村人民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户多的一大原因。科技扶贫应以技术为先导,《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的补充,以捐赠教材、实验包的方式,对乡村学校学生做科学知识的普及。《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课程》内容不仅涵盖生命科学、航天航空等,同时涉及农业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化灌溉、种子萌芽、现代农场等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项目组老师表示,从长远来看,教育是扶贫的关键。农村的教育无用论依然非常常见,而且观念根深蒂固,这样会造成贫困一代又一代传递。而要打破这种贫困的循环,就要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乡村孩子是乡村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乡村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从“源头”上的扶智,有助于实现教育精准扶贫,弥合城乡教育差距,以推动科教扶贫事业,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科技素养教育更具备综合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拥有面对未来的综合能力素养,并且给予学生更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因此,教育扶贫是摆脱思想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

在2020年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中,项目组安排了丰富的内容,为乡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科技节活动、科普夏令营活动。

乡村的孩子们对科技的渴望是强烈的,为此,项目组安排了科技节让乡村的孩子们通过参加科技作品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迷上科技发明。项目组还会带领一部分学生参加科普夏令营,夏令营是对我国现有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主要以开展科技活动、普及科技知识为主。用一系列真实的体验和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创新,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

“传授科技知识、普及科学思想、提倡科学精神。通过选拔让优秀的乡村学生,走进一线城市的顶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在童年时期就接触到科研、学习的环境,埋下科学的种子,帮助他们打开眼界、树立人生观,在小学的年纪,以儿童的心智,去尝试构筑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宏愿孕育希望,达到扶贫扶智的本质要求。”项目组老师介绍到。

2020年为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拓展科技素养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在更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项目组特组织7次线上大师情景直播活动,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促进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扶贫先扶智,项目组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力争为科技教育扶贫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针对乡村科技教育所面临的教育与学习问题,项目组尝试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的教育扶贫扶智模式,通过激发乡村校长内在教学动力,提升乡村校长科学素养水平。此外,让项目捐赠的课程教材、实验包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必须要将教材、实验包以课程的形式带给学生。

项目组老师向我们介绍:“课程是教育实施的载体,也是学校的‘心脏’。在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对课程的是否实施、实施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目前最迫切的问题。为此,项目组策划了校长初级培训,优级培训,重点校、示范校教师培训活动,通过立体化的培训,让乡村的孩子们真正获得有效的、可持续性的前沿教学理念,达到真正的扶贫扶智目的。”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