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污 还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2020-05-26 10:19:07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曦

陈曦

总书记这样说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原来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一有晴天,大家就马上在朋友圈里晒蓝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说,“那时,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系列治理举措相继出台实施。

如今,频繁出现的蓝天已经难以刷屏朋友圈。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大幅下降,相比2013年,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3%,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51%、42%和35%。

形势严峻 “大气十条” 重拳整治污染

“2003—2013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10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的破坏。”郝吉明说,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煤炭用量激增;二是工业以高污染、高消耗的钢铁、建材、有色冶金行业为主;三是机动车产销量世界第一,机动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四是超大型城市和城市群的出现,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城市间大气污染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相互影响明显。这4个方面,导致污染物排放量高,中国大气污染治理面临严峻局面。

“而且当时中国面临的是复合型污染。所谓复合型,一是多种污染源复合,如工业企业排放、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二是多种污染物复合,包括一次污染物,即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代表,以及二次污染物,即大气当中经过复杂的化学、物理反应转换形成的二次气溶胶粒子。”郝吉明表示,“中国发展的路径如何可持续?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表现,也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打响了史无前例的蓝天保卫战。

“大气十条”的发布实施,开创了中国大气治理的3个第一:它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大气污染的行动计划;第一个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的计划;第一个以控制PM2.5为主要对象的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从3个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重拳出击。漂亮的“组合拳”效果显著。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下降3亿多吨,5年内实现3100亿千瓦时电代煤、200亿立方米气代煤,建设完成10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淘汰治理无望的小型燃煤锅炉20多万台;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2亿多吨、水泥2.5亿吨等,2017年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清理整顿“2+26”城市涉气“散乱污”企业6.2万余家;在重大减排工程方面,全国燃煤电力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多千瓦,推进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烟气排放达标率由52%提高到90%以上,淘汰黄标车2000多万辆,油品质量5年内连跳两级。

攻坚克难 科技助力 蓝天保卫战

2017年,“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收官时,当时的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委托中国工程院做过一次评估,评估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坚持科学技术引领,加大释放能源、产业、交通结构,以及城市管理的污染减排能力。

郝吉明说,“十五”期间,国家第一次把环保技术研究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一五”期间也做了大量技术准备,目前应用比较好的是电除尘技术、布袋过滤技术、电袋结合除尘技术、高效脱硫技术、低氮燃烧和催化转化控制氮氧化物技术等。“这些技术支撑了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

“大气十条”颁布以后,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PM2.5形成机制、控制技术和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科技部全面实施“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强调科技、产业和区域联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7年,针对大气重污染最突出的时段(秋冬季)和区域(京津冀周边),多部门和单位联合启动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以下简称大气攻关)。项目集中了全国的优势单位、优秀科学家,针对最突出、最难啃的“硬骨头”,采取了“钉钉子”式的攻坚。

以天津为例,天津跟踪研究工作组跟踪分析了2013—2018年以来天津所有大气重污染过程。从其中25次典型的长时间重污染过程分析出,硝酸盐、有机碳、硫酸盐等是PM2.5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占比在40%—60%。工作组还分析出天津市的大气污染是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科学的检测和分析同时也验证了天津市治污减排取得的成效,2013—2018年天津市采取的治污措施使PM2.5浓度同比下降36.6%,区域协同控制使天津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9.2%。

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证明我们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随着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治理难度会越来越大,更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撑和助力。

成绩显著 多项污染物 浓度大幅下降

“老百姓有获得感、有认同感,这是最重要的。”郝吉明列举了最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数据:201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13年增长48%,能源消费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5%和99%,而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从国家层面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区域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其中珠三角9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起,连续5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年、关键年。

对未来的治理工作,郝吉明坦言:“挑战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整体污染物排放量仍然比较大,我们还面临发展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平衡等问题。”

据介绍,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有5类,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传导存在着逐级递减的问题。

郝吉明说:“现在有的地方对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不深不透,有紧抓经济而放松环保的倾向。大气污染控制走到今天不容易,环境保护就相当于往山上推石头,越推越累越难推,但是你不推到顶,不坚持推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虽然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但郝吉明坚定地表示:“我们坚信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向国家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