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民科普 筑牢创新根基——七论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经验

2019-09-25 09:32:1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科技日报评论员

科技日报评论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筑科技创新的大厦,须打牢全民科学素养的地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全民科普事业坚持不懈,成效卓著,培育了全国上下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科普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土育材,为创新与改革鸣锣开道,助推中国创新力量崛起。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道路。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壮大得益于制度保障。“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明确写入1982年制定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制定。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对科普更加重视,强调要倡导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发挥“创新发展科普之翼”作用。从法律法规到政策层面的制度安排,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壮大得益于联合协作。近年来,中国科协牵头协调32部委,在全国2800多个县成立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机构;28个省份与中国科协签订共建协议,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开展科普服务评价试点,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建立科技辅导员职称序列;科技部会同中央宣传部等单位设立的“科技活动周”,在全国范围开展,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向公众开放力度逐年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协调推进,各地各部门加大保障力度,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全民科普工作的落地开创了生动局面。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壮大得益于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针对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人群,不同年龄、行业的人群,推出相应的具体科普政策和举措,群众得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科普获取科技知识,依靠科技知识改善生活;通过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探索建立以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知识成果流动共享,消除全球科学素质鸿沟。多措并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有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科普事业任重道远。放眼未来,要与时俱进,把握新时代科普发展新趋势新特征,加快战略转型,鼓励社会化参与,探索市场化运作,增强法制化保障,优化升级信息支撑平台,深化国际化交流,推进科普工作转型,为增强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成果共享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