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能源大动脉上的孤独“掌灯人”

2024-02-16 19:53:5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韩荣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绿灯,正线通行!”2月15日,在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重载铁路线上,司机王楠驾驶着一列载有近2万吨煤的重载列车通过了位于北京延庆的军都山隧道。这里是大秦铁路最长的隧道,管内设有13架信号机,指挥着重载列车安全通过。

铁路信号是列车的眼睛,指挥着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在燕山深处,京都之西,大秦重载铁路线上,有一个只有两人值守的中继站,守护着保障列车安全行驶的信号灯。

春节期间,从山西太原一路向北出发,颠簸了近7个小时,暮色四合之时记者来到了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电务段茶坞车间延庆信号工区的铁炉村中继站。群山之中只见一座小白楼矗立其中,四周除了火车隆隆的通过声就只有偶尔的鸟鸣。

航拍铁炉村中继站。受访者供图

“山连山,桥连桥。”这是信号工宋慧利对铁炉村中继站的第一印象。他坦言当时艰苦的环境超出想象,但没想到自己一待就是29年,被朋友笑称为“山谷里的掌灯人”。

山中没有网络,手机信号也不好,宋慧利的大部分时间就是与信号灯为伴,与机械室相守。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大秦铁路在多次扩能改造后站与站间距离增加,为防止信号传输过程中衰减弱化,车站之间设置中继站,对信号进行补偿。随着大数据、智能化设备不断投用,很多中继站实现了无人值守,但铁炉村中继站却因管辖信号设备79%在隧道和桥梁上,必须留人值守。

“铁炉村中继站管辖内20公里包含12个隧道、7座长短桥梁。再加上这里山路陡峭,雨雪天气,道路时常封闭,这让应急处置变成了一件难事。”宋慧利说。

在铁炉村中继站,信号设备的“心脏”就在机械室。为了能维护好信号设备的正常运转,宋慧利除了要对设备“望闻问切”,最关键的还要对系统中的设备曲线监测分析。

赵宇在机械室检测设备。受访者供图

“信号灯显示为绿色时,列车可以正常通过。列车通过之时与钢轨之间形成回路,短暂的短路让信号灯转为红色以便提醒后面的列车。在这过程中,系统的设备曲线会发生高低变化,我们的任务就是监测调节让其保持在合理区间,保证信号设备正常运转。”宋慧利说。

记者了解到,铁炉村中继站涵盖了附近23公里的电气控制电路,仅电气接点就有136800个。为此,宋慧利每隔三个小时就要巡视一遍设备,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小站虽小,但安全至关重要。小到信号灯的显示、设备箱盒的密封、引接线的松紧等都与安全紧密相联。任何一个细节发生问题,都可能影响到线路的安全畅通。为此,每隔一段时间,铁路就要利用“天窗期”维修信号设备。

顺着蜿蜒的山间小路,记者跟随24岁的延庆信号工区工长赵宇来到了长达8460米的军都山隧道。这里是铁炉村中继站“天窗”时间里重要的检修区段。在隧道口,记者看到4股长长的铁道线泛着寒光,向东西延伸,直至消失在黑暗中。

打开手电筒,戴好安全帽,背好工具袋……进入隧道前,赵宇熟练地进行最后一次装备检查。

上午10点整,记者一行进入隧道后,外面的景物和光亮很快消失了。借着头灯和手电筒的光,赵宇在隧道里排队快速行进,耳旁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和石碴被踩后发出的“砰砰”撞击声。

不多时,在黑暗中记者看到了绿色的信号灯光。赵宇一边介绍着一边快步上前,熟练地掏出工具,打开信号灯后盖,清扫起其中的灰尘。

赵宇在检查信号灯设备。韩荣 摄

“红灯停绿灯行,信号灯就是指挥司机能否通行的口令,所以必须确保设备万无一失。”赵宇说,来往列车在隧道中会荡起灰尘,这些灰尘进入信号灯设备中很容易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所以隔段时间就需要清理。随后他又熟练地打开万用表测试信号灯电流、电压情况,并做好登记。

赵宇介绍,军都山隧道长达8公里多,每次“天窗期”都需要从头到尾认真仔细地巡检,最快也要1个多小时。但每次检修完走出隧道时,尤其是看到隧道口的光亮,步伐不自觉就会轻快起来。

“知道信号设备运用正常,心里就会踏实不少。”赵宇告诉记者,尽管今年春节没能和家人相伴,但是在岗位上能确保信号设备正常运转,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的一年希望辖内的信号设备一切正常,让列车能够始终安全平稳地把电煤送去千家万户!”他说。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