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飞 周炜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8月8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史鹏研究员团队发现大脑中的下丘脑室旁核(PVN)脑区存在一条古老的应激机制,揭示了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血压居高不下的原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上。
独特的血管构造使得血源性小分子ATP更易于聚集在下丘脑室旁核内,造成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该脑区的聚集/激活,进而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维持高血压状态。(研究团队供图)
高血压是健康的大敌。在临床上,高血压常常伴有交感神经的高张,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让血压居高不下,形成恶性循环。对于高血压伴随交感神经高张的现象,多年来科学界没有清晰的认识。
“三磷酸腺苷(ATP)在细胞里为各种活动提供直接能量,而在细胞凋亡破裂或者受到挤压等情况下,会溢出到胞外。”浙江大学医学院沈啸博士介绍,对于机体来说,三磷酸腺苷从细胞中的溢出是一个危险信号。
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内侧都有一个蝴蝶形的核团,叫室旁核。下丘脑室旁核脑区的毛细血管组织,状如密集的河网,血管狭窄且分支度高,血流速度减慢,为物质穿透血管壁、进入到核团内部创造了条件。
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小鼠的下丘脑室旁核脑区的小胶质细胞,凭借嘌呤受体P2Y12敏锐地捕捉到三磷酸腺苷的预警信号,使得原本静息的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并启动防御机制。由此,表现为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被三磷酸腺苷在大脑深处转换成神经信号,引发了下游的交感神经的兴奋。
“下丘脑室旁核区的小胶质细胞是恶性循环的关键节点。”史鹏介绍,如果能切断下丘脑室旁核区中的ATP-P2Y12-C/EBPb通路,就能终止这一恶性循环,这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