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9月6日,对于江西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翘首以盼的日子。
上午9时,江西省科技大会隆重召开。大会授予江西省自然科学奖44项,省技术发明奖9项,省科技进步奖95项。其中,“挠曲电理论与材料设计”等8项成果被授予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畜牧养殖智能感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及应用”1项成果被授予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高应力条件下隧道智能化施工及岩爆风险预警技术”等23项成果被授予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获奖者端坐在会场,身披绶带,欢欣鼓舞之情溢于言表,获奖代表方玉明在台上铿锵发言,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翻开2023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公报,148项获奖项目涵盖江西信息技术、航空、生物育种、金属材料、装备制造、食品等行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西虽是中部大省,但提起科技创新,始终觉得底气不足。江西科技创新家底较薄,财政科技投入、人才、企业创新主体、成果转化等短板仍然明显。
从2023年起,江西提出“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在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科研攻关、人才引育、企业培育、成果转化、科技管理等重点任务上狠抓落实——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一年多来,江西在科技创新上花了大力气,科研体制深度变革,创新平台加速布局,科技型企业拔节生长,科创格局悄然形成。
“加快南昌实验室建设,推进建设核技术应用、先进金属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领域省实验室。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172家。”江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说,此外,在交通、食品、新材料、有色金属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江西造”“江西研”重大创新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江西积极履行江西省委科技办工作职责,调动全省资源,加快形成保障省委科技委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和强大合力。
在前不久的江西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出台并落实《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科技资源工作方案》,通过“梳理问题—找准团队—调配资源—解决问题”的组织实施路径,推动解决产业一线问题。
如何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本次科技大会的召开正是江西省最有力的“指挥棒”,为江西下一步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立健全省委科技委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省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市共同梳理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设计和组织实施特别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江西省省长叶建春说,要深化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多出实招硬招,加快破除制约江西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要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全面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江西省委书记尹弘说,要充分发挥江西省委科技委员会的领导指挥作用,加快构建“1+M+N”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网络体系;多渠道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建立健全研发投入体系,提高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研发活动的比例;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机构评估改革;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优质科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