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四川金沙江白鹤滩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运转一小时可产生100万度电;零碳智能科技馆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利用、低能耗制冷采暖等低碳技术,建筑综合减碳率达100%;太阳能电动车用阳光充电,可实现20公里续航……7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第三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展区,看到清洁能源从供给到消纳的全周期产业链展示,而绿色低碳已成为贯穿全链条的共同追求。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1/3,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供链的“稳定器”。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已历史性地超过火电,达到16.5亿千瓦;核电在运在建机组总规模达1.25亿千瓦,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已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单机容量和在运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全球领先,全球80%的光伏组件、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都由中国生产制造。水电、核电全产业链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掌握了自主品牌“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压水堆和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先进核电技术。
中国企业已成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内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链博会上展出了一批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制的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已在两个示范项目上运行超过9000小时;制造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已完成全工况地面实验并网测试;全球规模最大5兆瓦化学链燃烧系统,比传统碳捕集技术减少三分之二的成本;12000米特深井智能钻机,突破了高转速和一键联动的关键技术……
“能源装备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能源转型的速度和质量,而上述这些技术不仅适配中国的能源结构,更能满足不同国家能源禀赋的需求,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多元化的技术选择。”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少峰说,东方电气还带动国内1.7万家上下游企业出海,同时协同境外近1000家优质供应商,共同推动世界清洁能源发展和绿色转型。
当前,绿色低碳、数智化和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鲁俊岭建议,要下更大力气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新技术,推进绿色氢能、先进储能、新一代核能、碳捕集封存及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挖掘国际清洁能源项目合作机遇,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经贸合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运行效率,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