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轮培训锻造教育数字化新引擎——甘肃平凉数智赋能系列培训实现全域覆盖纪实

2025-11-12 20:20:4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胡智军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11月的甘肃平凉,秋色斑斓。平凉市“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教育培训会圆满结束。

今年8月至10月,平凉市教育局以“数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先后精心组织开展了六期覆盖全市1000多所学校的“数智教育”系列培训,累计培训教师及教育管理者2.2万余人次。六次培训,犹如六把“金钥匙”,打开了教师们的“数思维”,推动平凉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谱写新篇章。

战略引领:把握数字化转型新机遇

“教育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远景规划,而是当下必须把握的现实机遇。”在平凉市首期培训开班式上,平凉市教育局局长杨静伟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番话语背后,是平凉教育人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面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面对该市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空白区”,面对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困境,平凉市教育局党组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下定决心:以系列培训为抓手,推动“数字赋能平凉教育”见速度,提质量。

“我们要通过系列培训,让数字思维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让数字技术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工具,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平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杨静伟在培训筹备会上说。

为此,该市教育局组建了由局长挂帅的专项工作组,研究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确立了“应用为王、服务为本、安全为基、示范引领”的推进原则,构建“管理规划驱动—教学创新实践—技术融合支撑”三位一体的推进体系,形成数字教育大合力,培育数字赋能新势能,面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科技教育及管理干部一体化、全覆盖开展培训,通过“主会场+分会场”模式,让1个主会场和100余个分会场“同在线”,优质培训资源直达教育一线。

六轮驱动:构建分层分类培训新体系

首轮高中教师培训现场,南昌大学教授杨彦军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为题,引导教师们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师”转变。“教师要成为AI时代的领航者,而不是被技术浪潮淹没的旁观者。”杨教授富有哲思的话语,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刻共鸣。第二轮科技教育骨干研训则是一场“数字+科创”的盛宴。参训教师们通过规则解读、案例研讨、设备实操,不仅掌握了最新的科创教育理念,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赋能科创教育的无限可能。在第三轮幼小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中,专家们针对低龄学段特点,精心设计了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与AI资源生成的实践课程。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原来数字技术可以如此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这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第四轮初中课堂数字化转型培训聚焦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虚拟实验”“双师课堂”等创新应用的现场演示,让参训教师们亲眼见证了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初中课堂教学生态。第五轮数字化领导力培训堪称一场“头脑风暴”。甘肃省教育厅电化教育中心梁翔主任以《数字化转型中的甘肃实践》为题,系统分析了我省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为平凉教育数字化转型把脉定向。

第六轮职教教师能力升级培训紧扣产教融合主题。甘肃省教育厅职成处夏德强处长深入解读新“双高”政策,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冯永斌分享数智化实训创新路径,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指明了方向。

实践笃行:数字化赋能见成效

六场培训,同向发力,见速度,更见质量,平凉教育生态,因数智而悄然改变……

在静宁一中,教师们将数字技术与师德建设深度融合,开发出“数字师德档案系统”,实现了师德建设的精准化、可视化。该校校长说:“数字化让师德建设有了新抓手,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新平台。”

走进平凉市幼儿园,教师们利用AI技术开发的数字化互动课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数字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充满温度的教育伙伴。”园长说。

……

培训会是序幕,数字化是引擎。令人欣喜的是,培训结束后,各县(市、区)自发组建数字教研联盟,推行“二次培训”制度,组织先行培训的教师,谈感受,讲经验,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智慧教育平台活跃度增长47%,这个数字背后,是广大教师从“恐数”到“用数”、从“要我用”到“我要用”的深刻转变。

站在新的起点上,平凉教育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平凉市教育局副局长冶万升表示:“系列培训只是起点,我们将持续深化平台融合应用,培育百所智慧校园标杆校,打造产教融合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培训—实践—认证’闭环管理制度,确保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