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级制造“院士专家城市行”系列活动第二站走进广东佛山

2025-11-12 22:20: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11月8日,原子级制造“院士专家城市行”系列活动第二站在广东佛山举办。该活动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主办,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联盟和季华实验室承办。

加快营造前沿转化应用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毛俊锋阐述了原子级制造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承载的战略意义,以及高新技术司在原子级制造顶层规划、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他认为,南方地区应用需求丰富,风险投资和产业资本活跃,是打造原子级制造未来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应紧抓政策窗口期,加速形成央地政策联动新生态,加紧建立区域联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营造前沿转化应用新局面。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全省范围已形成一批原子级制造领域创新成果。下一步,广东将加快推动原子级制造基础理论与软件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工作,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动原子级制造的产业化应用,健全产业生态,在原子级制造领域加速形成新场景新赛道。

佛山市副市长徐童表示,佛山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下一步,佛山将紧紧围绕国家原子级制造战略部署,以此次院士行为契机,充分把握原子级制造发展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加强与各部委、各省市和院士专家的协同联动,推动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原子级制造从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向产业化迈进。

季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宋志义认为,原子级制造作为引领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其发展不仅需要科技“硬支撑”,更需要体系化协同的“软实力”。实验室将持续探索重大任务“央地协同”和“供需对接”的创新路径和模式,期待在平台建设、任务组织和产学研融合方面与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原子级制造从理论突破迈向产业应用,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院士专家为原子级制造“把脉”支招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主持了产业区域发展研讨会,并在区域技术供需对接会上介绍了2025年度原子级制造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情况,有效项目申报数量130个,其中64个优秀项目入围,企业牵头申报积极性高,占比高达58%,申报单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广东、川渝、京津地区,产业区域集聚效应明显。

产业区域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认为通过在微观层面操控原子,能够实现性能新颖材料的创制,但批量规模化的原子操控是当前原子级制造要解决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原子级制造在工艺研发、产业化落地应用模式等方面,可借鉴3D打印已验证的成熟发展经验,加速自身技术转化和应用拓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迟力峰作题为《扫描探针技术与原子级精准制造及表征》的报告,她认为发展原子级制造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支撑,结合“守正创新”的研究方法论,为原子级制造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仪综所传感与仪器中心主任、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杜晓辉介绍了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顶层设计的基本情况。广东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等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介绍了发展原子级制造的地方布局。

在区域技术供需对接会上,19家单位代表围绕原子级制造核心创新技术突破及典型应用方面作了专题报告。供需双方在原子层沉积、原子级缺陷调控、多能场抛光、极微观形貌检测、仿真平台及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对接交流。与会院士专家就加速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提出发展建议。中科创星、粤科创业、恒健投资等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将高度关注该领域技术进步并给予耐心资本支持。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