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郭传伍 李立衡
从今年4月19日起,每周六和节假日晚,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核心区域常态化进行无人机灯光秀展演。这是全国首个超大规模无人机常态化展演项目。截至目前,现场观看人数超600万人次。视觉盛宴的背后,是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依托舆情网络研判体系与无人机技术应用打造的“空地一体”安全防线。
6月17日,重庆11787架无人机挑战吉尼斯纪录专场前,舆情数据显示“现场打卡”搜索量激增,该支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无人机升空实时追踪人群流向,地面增派专项安保力量,同步增设多处临时疏散通道与岸线警示标识,成功应对超10万观众的聚集压力。
“展演未启,研判先行。舆情不仅是‘晴雨表’,更是‘指挥棒’。”该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无人机灯光秀“无门票、广覆盖、高热度”的传播特性,该支队建立“线上监测—线下核查—动态响应”的闭环舆情工作机制,将公众关切热点转化为安保预案的精准靶向。
展演前,任务官兵通过监测主流社交平台、短视频APP及本地生活论坛,实时追踪“最佳观景点”“安全隐患”等热点话题,结合历史观演人流热力图数据,精准识别南滨路长嘉汇、朝天门码头等12处核心风险区域。
地面防控中,无人机成为兵力部署的“空中眼睛”。该支队通过无人机侦察与反制设备,构建“低空防护网”,与地面兵力形成全域多维防控体系,实现观演区全域无死角覆盖。无人机实时回传人流密度数据,前进指挥所通过动态调整地面警力部署,将定点警戒与徒步巡逻精准结合,确保展演现场安全稳定。
“发现未报备无人机信号,启动应急预案!”前不久,一场展演开始前,低空管控终端突然报警。执勤官兵立即启动反制程序,通过内部数据链同步位置信息至地面巡逻组,3分钟内完成违规飞行处置。
据统计,今年展演保障中,该支队累计独立排查空域异常情况5起,全部实现“早发现、快处置、零容错”。
记者了解到,该支队将科技应用融入执勤体系,通过整合内部情报、通信、装备等资源,实现舆情信息、空域动态、人流数据的实时互通。专项开展“全要素合成演练”,官兵模拟“黑飞”干扰、人流踩踏、设备故障等6类突发场景,反复打磨12套自主应急处置流程。针对重庆山地、江岸交织的复杂地形,他们运用模拟沙盘,提前规划“沿江纵向疏散、跨街横向分流”的最优路线,即便在高温天气下,也能保障官兵连续3小时执勤仍保持高效响应。
“从央视春晚分会场展演到吉尼斯纪录挑战,我们始终将舆情研判的‘精度’、无人机防控的‘准度’与内部体系的‘协同度’深度融合,圆满完成多场无人机展演保障任务。”该支队领导表示,“这场‘科技+忠诚’的独立护航行动,不仅守护了夜空的璀璨,更展现了支队官兵在重大任务中的自主履职能力与科技应用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