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夏天一 通讯员 魏 艳
日前,在天津举办的2025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排位赛中,无锡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无锡职大”)物联网工程学院安志凯、侯凯、蒋一品同学组成的团队,成功晋级前30强。今年,该校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共斩获金奖3项。
“技能竞赛是人才培养成效的一面镜子。”日前,无锡职大校长周桂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多年来,学校以赛教融合、科教融汇“双引擎”,推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赛教融合,培育能工巧匠
在今年上半年举办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无锡职大师生代表队获得7个一等奖。其中,在“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的学生组比赛中,该校代表队在创新技能展示环节获得全场最高分。
无锡职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骏介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学校开设时间久,已有完整成熟的培养方案。目前,该专业已获得8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佳绩的取得并非偶然。无锡职大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人才培养路径,将竞赛项目与标准系统融入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学校通过构建“校—省—国”三级竞赛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技能大赛中得到锻炼,让竞赛成为检验教学成果、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这些沉甸甸的奖牌,也成为托举学子们发展的阶梯。赛项指导老师李薇和单云告诉记者,2023年国赛一等奖选手卞鹏成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他的队友邢铖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所;2024年省赛一等奖选手曹钟灿进入中国航天院下属航空材料研究院从事模具设计;2020年省赛获奖选手陈林成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2019年省赛选手张明玉在精密加工领域自主创业,创办的公司年产值超千万元……
对无锡职大而言,竞赛也是驱动教学改革的引擎。据了解,无锡职大将竞赛中接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转化为课程标准和教学案例,使竞赛资源惠及广大学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科教融汇,锻造“双师”队伍
人才培养离不开师资支撑。
2021年以来,无锡职大教师夏斌参与的企业“智改数转”服务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厅的立项资助。该项目已帮助相关企业实现模具规格标准化、物料流转自动化、排产管理智能化。“深入企业一线不仅让我对专业课程的讲授更加生动、‘接地气’,也能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职业适应性和岗位竞争力。”夏斌说。
“科教融汇是锻造‘双师四能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周桂瑾介绍,该校持续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注重专业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产教对接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系统培养。专业教师不仅要站稳讲台,更要走进企业,解决生产一线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技术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无锡职大教师团队会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教学项目,制作相应的实训教学装备,深化产教融合型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在增强服务产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以该校物联网工程学院为例,过去5年,该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3个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技术研发,推动专业教师对接前沿技术领域,承担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实际工程项目,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打造教育教学改革“金资源”“金课堂”。
此外,该校还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为不同阶段的专业教师建立相应保障和成长通道,引导他们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稳定研究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
“我们主动对接高端产业,坚持将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引育、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周桂瑾说,该校还将推进高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