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生物医药高端论坛暨国际药理学大会在哈召开

2022-08-08 10:58:1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丽云 衣晓峰 张明宇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衣晓峰 张明宇

8月5日至8日,“中俄生物医药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俄国际药理学大会”在哈尔滨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国药理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共同主办,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等10家单位承办。作为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国内外名师名家云集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前沿话题,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术分享与思维碰撞带来的独特魅力,为两国医学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学,中国药理学会党委书记、原理事长杜冠华,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校长伊戈尔·叶塞乌林科院士与会并致辞,开幕式由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青年联盟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许超千主持。

大会主席杨宝峰院士在致辞时指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推动中俄医学合作,为提升两国医疗卫生水平,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贡献。8年来,在联盟框架下两国学者同舟共济,深化合作,协同创新,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当前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了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此次学术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消除国际合作壁垒,打造人类医学成果共享的新高地。

王辰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高度关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对联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中国工程院将继续支持联盟各项工作,共同为两国医学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次大会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传统友谊,促进中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

张学院士认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已成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纽带。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来自中俄两国的联盟兄弟院校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合作互惠,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国际医疗卫生合作的典范。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中方发起单位,未来将继续履行好主席单位的职责,与联盟兄弟院校一道求创新,谋发展,在两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合作领域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杜冠华教授代表中国药理学会对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讲到,中俄国际药理学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是促进中俄两国药理学者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术活动。中国药理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俄国际药理学大会的举办,也将与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道为深化双边学术关系,推动两国医药科技产业发展不懈奋斗。

伊戈尔·叶塞乌林科院士表示,长期以来中俄双方高校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框架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无疑为双方友好合作开辟了新领域。

本次高端论坛以“协同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了1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中、俄、美、英、加、澳等国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5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生物医药领域前沿科技话题;同时全方位展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遗传学、免疫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及数字医疗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同步进行,分别设立了院士论坛、工程科技前沿论坛、转化药学创新发展论坛等14个会场,80余位中外专家受邀作精彩专题报告,线上总观看量突破150万。

在此次盛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的王辰院士、王红阳院士、陈志南院士、陈香美院士、杨宝峰院士、程京院士、张英泽院士、田志刚院士、王锐院士、刘良院士、张学院士、蒋建东院士、田金洲院士、姜保国院士、蒋建新院士、肖伟院士及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的苏非亚诺夫·阿尔伯特院士等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肿瘤、重大心脏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罕见病、致病微生物快准检测及生物制药等专题进行了主旨报告,展示了中俄生物医药领域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力促进了医工交叉融合,加速了尖端技术突破的步伐。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生物医药科技联合创新是本次大会热议话题和看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会主席杨宝峰院士介绍,近年来,生物医药在重大传染病、肿瘤及慢性病防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生物医药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推进疫苗、抗体、多肽、核酸药物及基因编辑药物等新型生物医药的研发和转化,必将成为未来我国乃至全球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生物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我国作为生物医药市场需求大国,正在大力加强生物创新药品研发及转化力度,但受到技术与人才等方面的制约,与国外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杨宝峰院士表示,生物医药由生物技术行业与医药行业共同组成,而生物技术作为俄罗斯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其技术水平已达世界先进。进入新时期,中俄在以往合作基础上,更应进一步深化在医药科技领域的合作,找准契合点,实现优势互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紧紧抓住生物医药创新的大好契机,联合中国工程院、中国药理学会等重要学术部门及团体精心筹备召开此次学术论坛,旨在聚焦国际科技前沿,立足和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联盟平台优势,深化中俄两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展开广泛研讨,有助于推动中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另据介绍,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立于2014年7月1日,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与莫斯科国立谢切诺夫医科大学校长彼得·格雷鲍奇卡院士共同倡议发起。联盟涵盖中俄两国120所高水平大学,是中俄两国高校间建立的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广的学术联盟。

8年来,该联盟坚持以促进中俄医学交流合作为己任,以提升双方医疗水平,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新技术研发及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据统计:双方共组织中俄两国师生交流互访两万余人次;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30余场,线上线下参会及观看人数逾数十万人次;在联盟框架下,双方院校共签署合作协议30余项;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生100余名;双方联合申报了金砖五国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及中俄药物研发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疫情期间,在联盟的组织与协调下,中俄双方互捐防疫物资,组织召开8场大型国际会议,为全球疫情防控建言献策。联盟中方主席杨宝峰院士被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国立谢切诺夫医科大学等10余所俄罗斯著名高校授予荣誉博士和教授。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为中俄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医疗水平提升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俄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被写入中俄两国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摄)

责任编辑: 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