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98.6%!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

2022-10-19 19:31:1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朱丽

科技日报记者 朱丽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安全感达到了98.6%,较2012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

10月19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相关负责人出席。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在介绍情况时指出,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社会安定源自法治中国建设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在法治中国建设领域取得了五项重要成就: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为坚实。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提升

许甘露介绍,10年来,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项指数”大幅下降。2021年,杀人、强奸等8类主要刑事犯罪,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和一次伤亡3人以上的较大的交通事故,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64.4%、56.8%、96.1%、62.6%和59.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除了刑事案件、安全事故指数大幅下降,公益诉讼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法治保障作用愈加明显。最高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介绍说,最高检先后部署多个专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人民群众的关切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公益保护的新需求,公益诉讼立法这些年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新领域被纳入其中。五年来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1万多件,平均每年14万多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十年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对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司法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介绍,目前,知识产权审判范围已经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权利保护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为规制等相关案件,纠纷类型越来越多样。2013年以来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73.8万件,年均增长24.5%。

此外,出台了涉及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保护、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依法保护发明创造和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促进种业自主创新。出台意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依法审理电商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案件,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贺荣强调,未来将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推动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则,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加强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制衔接,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等领域立法

继长江保护法实施后,备受关注的我国母亲河黄河保护法草案已完成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次审议,即将进入三审。”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介绍,在前期的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努力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安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行政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共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法规466件次,其中制定56件、修改46件次,“一揽子”修改327件次、废止37件。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谈及未来行政立法工作的着重点,左力表示,将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立法,及时修改或废止那些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着力以良法来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