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丨践行承诺!我国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

2024-02-21 12:29:40 来源: 中国科技网综合 作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的通知》。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推动我国必需脊灰病毒设施的认证工作,包括具体负责监管机构工作规则制定,组织摸排并更新潜在的脊灰设施清单,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组对脊灰设施进行认证,维持专家团队力量,按职责分工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沟通联络。

从2000年起,我国就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那么为何要设立这个机构呢?这要从脊灰病毒这个危害人类几千年的病毒说起。

危害千年的恶魔: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儿童,在民间常被称为“小儿麻痹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该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约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终生残疾。

脊灰病毒从人类社会有文字以来就有记载。公元前1403—1365年的埃及石碑(直立石雕)就展示了一位手扶权杖右腿明显萎缩的神职人员形象。

而人类直到1908年,才首次分离发现了脊灰病毒,更糟心的是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到了上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席卷北美、欧洲、澳洲。据估计,整个20世纪,脊髓灰质炎导致约100万人死亡,多达200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身体残疾。尽管它没有其他传染病那样有极大杀伤力,但其仍然令人恐惧并极具影响力。

他用一颗糖丸消灭了中国小儿麻痹症

1955年,俗称小儿麻痹的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多地流行,这种疾病多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

1957年,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带领团队从12个城市中分离出患者粪便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发现病毒的3种类型存在不同特性,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确定了国内流行的病毒类型,并成功研制出了既方便运输、小孩又爱吃的糖丸疫苗,它是液体疫苗的升级版:在保存了活疫苗效力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保存期。

随着糖丸疫苗大规模生产,我国进入全面控制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历史阶段。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糖丸”使数十万名儿童免于致残。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卫生部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名,标志着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图片来源:北京科协

我国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停用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即常说的糖丸),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替代tOPV,并将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还差“最后一公里”

世界上最早消除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是1960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此后不久的古巴。美国在1979年宣布正式消灭了脊髓灰质炎。过去30年中,全球范围的脊灰免疫接种工作使全球脊灰病例减少了99.9%。

不过,随着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全球范围内脊灰的总体免疫接种率急剧下降,让一系列传染病传播风险扩大。2020年,全球消灭脊灰项目在全球28个国家的60多个接种活动被推迟。

此外,除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全球当前仍有34个脊灰爆发国家和8个存在严重脊灰复燃风险的国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洼地”使减毒病毒在区域范围内较长时间传播,从而出现了因减毒脊灰病毒循环产生的循环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根据全球消灭脊灰行动计划,全球争取在2023年年底前切断脊灰传播,2026年年底前认证消灭脊灰。目前,全球离实现消灭脊灰只差“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国面临周边有脊灰野病毒流行国家输入潜在风险。因此,我国仍需通过持续接种脊灰疫苗保持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科研、疾控、疫苗生产企业等相关机构在开展相关研究和疫苗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和保存脊灰病毒及其感染性材料。通过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对保存有脊灰病毒的相关机构的设立和运行进行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保障相关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也是更好践行我国对世界消灭脊灰病毒行动的承诺。

(综合自人民网、卫健委官方网站、北京科协、界面新闻等)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