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丨见证“文化+科技”产业新赛道——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2024-05-27 11:10:30 来源: 中国科技网综合 作者:

5月27日,第20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即将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上,八大展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文化+科技”等亮点频现,科技手段正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新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文博会现场游人如织。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当传统文化遇上数字化

文博会上,国风元素遍地开花,不仅有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创意产品,更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位观众对着大屏幕提问“请推荐西安三日游的路线”,屏幕里的数字虚拟人“李白”侃侃而谈、文采飞扬,创作了一首五言律诗来回答问题。在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帮助下,数字虚拟人学习了上百万字的李白生平资料,同时结合现实文旅知识库,数字虚拟人就有了李白的“智慧大脑”,化身多功能智能导游,能够给出建议、规划旅行、撰写游记、吟诗作赋。

“在大模型的加持下,数字虚拟人更加智能、交互性更强,这样的产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创造数字文旅的新体验。”元象科技展区负责人万琳说。

文博会上展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应用(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在文博会河南展馆,甲骨文的演变历史被搬上360度冰屏;另一侧的互动屏旁,现场观众正通过甲骨文猜字闯关,妇好形象数字人亦正忙着解答现场观众的提问。

“科技让文化‘活起来’了,有得看、有得学、又有得玩,整个体验非常棒!”参展观众白婧说,“为了和妇好‘对话’,已经排了半个钟队了。”

在文博会安徽展馆,通过利用LED魔方折幕屏与地屏、墙面屏的组合设计,打造了一处3D奇幻空间。现场观众由“小玉龙”IP形象带领,在行进中“穿越古今”,让大家以裸眼3D形式沉浸式体验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遗址被国内考古界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对凌家滩遗址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示,也是实现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具象化表达。”

“新科技”与文化产业快速融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沉浸式体验等,都是科技和制造业领域的“热词”。记者走进本届文博会展馆,发现这些“新科技”已经与不少文化产品快速融合,纷纷展现出“硬核”与前沿的面貌。

腾讯混元大模型用于新闻采写制作、云天励飞“云天天书”大模型规划文化消费路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封神榜”大模型研发的AI毛绒玩伴“爱小伴”……在本届文博会上,广东综合展区设置了专门的“大模型产业应用厅”,展出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和产品,展示科技创新赋能未来文化生活的新画卷,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催生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撬动文化产业新变革。

参展商在广东大模型应用展位了解大模型应用场景。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新能源汽车开进文化产业的展会,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一边坐车一边用大屏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卖点之一。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持续升级,汽车与人的交互不断增加,车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逐步具备社交、办公、娱乐等多重属性,汽车将成为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娱乐化、专业化的趋势正在走强。操作系统、车载光学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文化产品承载展示平台,并助力打造文旅新场景。

5月24日,观众在文博会上体验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 赵瑞希 摄

除了地上跑的,还有天上飞的。当前,低空经济方兴未艾,亿航智能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也出现在本届文博会现场,这款八轴十六桨的“飞机”,能够实现预设航线的载人无人驾驶飞行,做到智能导航、精准起降。

一位来自长沙的景区经营者正在现场咨询交流,她所在的景区打算推出新的互动项目,希望这样的航空器能够尽快投入景区运营,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也给景区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文博会上展出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科技赋能文化出海

近年来,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以海内外观众喜闻乐见的创新表达,展现国风、国潮、国际范儿,彰显中国文化的多元魅力。

以阅文集团为例,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Web Novel)访问用户超过2.3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首批入藏大英图书馆的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也都来自阅文。

“结合数字触点交互延伸、社交平台传播互动、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加持,新一代的文化产业集群将实现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的生产力迁移。”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表示。

与网文出海携手,《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庆余年》等IP剧集掀起了全球追剧热潮,登录欧美等上百个国家主流视频网站。

腾讯及旗下平台参与出品的爆款“新国剧”。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摄

随着国产剧的全球“追剧”热潮兴起,以腾讯为代表的广东企业也在积极推动网剧出海。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上,由中央电视台、腾讯视频、阅文影视、新丽电视出品的热播剧《庆余年第二季》的巨幅海报映入眼帘。自5月16日海内外同步开播以来,该剧已成为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热度最高的中国大陆剧。

本届文博会上,诸多网游头部企业也展现出海“更大野心”。被译制成14种语言版本、全球玩家数突破3亿的米哈游网游《原神》,今年首度亮相文博会。《原神》线下试玩让无数玩家流连忘返,传统戏曲造型的“云堇”“钟离”人气角色立牌,吸引不少观众前来打卡。

“网游出海既要走新、也要走心,内容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与科技赋能。”米哈游相关负责人介绍,《原神》创作和推广过程加入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今年“海灯节”活动和剧情设置里,就巧妙加入了剪纸、皮影戏、鲤鱼灯等非遗技艺,“我们希望通过文博会扩大海外合作‘朋友圈’,一起打造全球优秀文化的交流平台。”

借助文博会这一平台,文化出海“新三样”军团正勇闯新路,在形式、内容与业态上求新求变,必将展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更强动能。

(中国科技网综合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