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对科学家而言,做100次实验,成功一次就算成功了;对工程师而言,做1000次实验,失败一次就算失败了。在航天卫星领域更是如此,工程师们唯有用百分百的成功,才能换来科学家们成功的可能。
以天地为幕,让光子在空间舞蹈——这曾经是一个梦想,如今“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在空间正常运行两年。由于卫星的出色工作,科研人员仅用1年时间提前完成科学目标,实现了星地之间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首。
超算和量子与济南的渊源均可追溯到七八年前。早在2010年3月,中科大量子通信产业化团队就看中济南,并在济南高新区成立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韦伯望远镜耗资约87亿美元,在近红外波段工作,是美国下一代主力太空望远镜,被认为是在轨工作20多年的通用观测平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接班人”。韦伯主镜面集光区域比哈勃大6倍,分辨率也更高,是美国迄今建成的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按计划将于2018年10月发射升空。
“墨子号”的这一成果发表在10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杂志上。《自然》杂志的审稿人称赞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成果是“令人钦佩的成就”和“本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10日凌晨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系列成果赢得巨大国际声誉,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量子隐形传态是量子通信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说,“墨子号”量子密钥分发实验采用卫星发射量子信号,河北兴隆与新疆南山地面站分别接收的方式,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建立了量子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