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魏依晨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地落实自治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和市委“光伏长城”战略,规划建设长133公里、总装机15GW的“光伏治沙带”,通过同步实施光伏治沙和配套生态治理项目,创新采取“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牧光互补”模式,推进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板外养殖,综合推进荒漠化防治,有效优化局部区域生态环境,为改善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供给结构和推进库布齐沙漠荒漠化生态治理贡献“达拉特方案”,实现“生态绿”与“光伏蓝”协同发展。
据悉,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位于“光伏长城”中部,是国家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三个奖励激励基地之一,于2017年11月30日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两期总建设规模100万千瓦,引进了国家电投、中广核、华能、三峡/阳光电源、正泰等行业领军企业投资建设,目前已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绿电”可达20亿度,年节约标煤6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5万吨。其中,由19.6万块光伏板拼装而成“骏马”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位于“光伏长城”中部,总规模1200万千瓦,其中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煤电400万千瓦,由三峡集团牵头开发建设。整体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先导工程一期已于2023年底建成并网,二期100万千瓦光伏已于2024年底建成并网,整体项目完成后有效治理库布其沙漠24万亩。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