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刘恕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通辽市的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看到樟子松、油松、五角枫在骄阳下、大风中傲然挺立,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努古斯台项目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曾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了让农牧民免受风沙之苦,通辽市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大规模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规划建设了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集中治理区面积200万亩。其中,努古斯台项目区50万亩,阿古拉项目区75万亩,茂道吐项目区75万亩。
“在治理过程中,我们根据立地条件、地类特点,采取近自然林、综合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自然修复、以育代造、森林湿地公园、饲草料基地建设九种模式综合施策,分类治理,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显现。”科左后旗林草局局长陈辉告诉记者,如今,科左后旗通过拟自然林、飞播造林、锁边造林完成人工造林60万亩;通过建设围栏、抚育复壮、人工促进更新和管护等措施封山育林40万亩;通过全面禁垦禁牧,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完成退化沙化草牧场自然修复100万亩。项目区植被覆盖度提高至90%以上,新增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0万立方米,形成百万亩大林场,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实现沙地增绿、农牧民增收。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