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夏凡 通讯员 邬颖静
评估等级优良,贷款40万元,年化利率仅3.3%。这是厦门市自强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张涛创办的厦门市阳光残疾人书画院,通过AI大数据模型精准“画像”后,获得厦门建行的信用贷款额度。
8月23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鼓浪屿延平戏院,集中采访厦门建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助力提振消费、改善民生情况。
“不用担保、抵押,最快三天左右就可拿到贷款。”之前还为扩大规模资金发愁的张涛高兴地说,“这多亏了市金融部门推出普惠金融服务产品,给我们小微企业带来了‘大福利’,满足了我扩建了画室,帮助更多人的愿望。”
原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张涛失去了左臂左腿,右手也只剩两根手指,但命运的重创并未击垮他。他坚持用嘴咬着画笔,在画布上倔强地画出了整片星空。
“命运给我关了门,但我想为别人开扇窗。”张涛说。在厦门市湖里区乌石浦油画村,他努力创办了一间2000平方米的书画院,不仅帮助了30多位残障朋友学习创作,还免费教孤独症孩子学做文创,带着大家去摆市集、办书画展,让这个特殊群体通过创作融入消费市场,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
然而,随着学员增多,扩建画室、采购文创材料等开销日益增大,资金压力制约书画院发展。由于该书画院是小微企业,融资抵押物比较有限,而银行侧重“抵押物”等,传统授信模式如何满足这类企业发展?
对此,厦门建行将书画院的文创消费帮扶项目列为重点支持对象,第一时间启动“绿色审批通道”,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结合运营模式、学员创作的文创产品销售情况等进行精确打分并授信。同时,在利率上按普惠政策给予最大优惠,解决这类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痛点。如今,该书画院的文创和画展收入较之前增长了近50%,让更多特殊群体通过劳动获得了收入。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文旅消费已成为消费领域新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文创消费是带动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创业,保障助残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用心用情为各类消费相关企业纾困解难,尤其关注那些扎根基层、服务特殊群体的民生类文创消费创业项目,让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传递温情的‘最暖一公里’。”厦门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陈健玮说。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