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刘恕
沿山道向大兴安岭深处行驶,只见道路两旁天然白桦次生林、山杨、黑桦、山榆、落叶松错落有致、绿色盎然……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宝格达山国有林场。这里共有林地64.13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已经超过天然林。
宝格达山国有林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西麓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是锡林郭勒盟经营面积最大、森林资源最为集中的国有林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内陆河——乌拉盖河的发源地和全自治区11个天然次生林区之一。
宝格达山国有林场场长陈海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为全面强化宝格达山林区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锡林郭勒盟委、行署于2011年启动乌拉盖河源头宝格达山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2012—2014年间,投资1.84亿元,完成人工造林30.89万亩,实现了再造一个宝格达山的目标。2019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2820万元,当年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至此,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4.39万亩。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