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以“灵动创新·巧绘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深圳智能机器人灵巧手大赛启动。赛事旨在通过参赛者同台竞技,加速灵巧手关键技术攻关、拓展全场景应用示范,以赋能千行百业。
灵巧手属于深度仿生、柔性感知、微机电系统、高性能材料等前沿技术交叉领域,被视为实现智能机器人技术变革跃迁的关键突破口。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革命的结合将撬动未来产业的无限可能,推动了智能机器人从“能干活”迈向“干好精细活”。
据悉,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机器人末端执行技术的专业赛事,今年该赛事立足场景应用,首次开设竞技赛与创意赛两大平行赛道,形成“技术攻坚-创新孵化”双轮驱动格局。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主任姚颂介绍,赛事聚焦外卖配送真实场景,将全面检验灵巧手在动态环境中的精准操作与稳定性。
“赛事不仅要比拼技术指标,更要验证技术的‘可用性’。”启动发布会上,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张恒第、深圳市睿研智能控制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王启芳为新一届参赛者分享技术路径与实战经验,并讲述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孵化的“深圳故事”。
当日,深圳市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和前海管理局分别推介各自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专项支持政策,包括场地扶持、资金补贴、人才配套、场景开放等内容,并向全球创新创业者发出诚挚邀约。
目前深圳已聚集超7.4万家机器人企业,随着机器人产业持续走热,深圳已催生出“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机器人谷”“机器人湾”等产业集聚区,并形成“1小时产业圈”。今年,深圳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力推动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
另悉,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将联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深圳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等主办单位,持续构建“场景驱动+开放挑战”创新生态,以灵巧手技术为突破口,推动技术突破、产业集聚与全场景应用落地,为机器人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