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召开

2025-08-26 18:16: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陈莹

“低空技术的创新突破需要单项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链条贯通以及基础研究与应用落地的紧密衔接。”8月23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驻会副理事长王国彪在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前沿论坛上表示。当天,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众多国内高校的院士专家齐聚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为低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注意到,现场专家的报告,除了聚焦“低空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低空无人机装备研究进展”等技术问题之外,还瞄准AI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城市低空出行的载具及瓶颈等前沿问题和发展难题。

自2024年起,“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强链条、广融合、深辐射”的产业特性,正成为各地竞相追逐的新赛道。

在上述背景下,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应运而生。

“成立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东大学推进新兴与交叉学科建设、超常布局国家急需学科专业的必然选择,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系统培养国家急需领域创新人才的关键举措,更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表示,学校将立足低空经济新赛道,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端创新协同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服务“交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山大力量。

正如王国彪所言,低空经济需要产学研用深度协同。在现场,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福安与山东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元升,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陈洪顺,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总经理石骏,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位世波共同启动校企合作。这意味着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成立之日起,就站在产学研用的高起点上。

山东大学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坐落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该院拥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低空技术研发提供硬件支撑;该学院科研团队已在无人机用轻质材料、无人机动力系统、低空应用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