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日前,“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8支队伍千余名文艺工作者以歌为笔,将村史村情写成诗,把和美乡村绘成画,深入践行了“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点亮了基层文化星空,培育了扎根乡土的文艺力量。
“我们都是当地的农牧民,唱这首歌时,我们含着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所以才会如此燃情。”《快乐村排》的演唱者、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绿茵飞腾乐队领队巴达日胡说。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观众如此投入,我们不只是在听歌,而是在用心灵回应。”来自呼和浩特的观众王珂激动地说,“当全场观众跟着节奏一起喊‘其日迈’时,我感觉自己也成了草原的一部分。”
通过村歌嘹亮的舞台,鄂尔多斯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羊煤土气风光好”的全新形象,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当草原风情与都市文明碰撞,鄂尔多斯用歌声告诉世界:暖城是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之城,是每天产煤200多万吨却依然满眼绿色的宜居之城,是一座以21℃的“凉哨”迎接八方来客、以26℃的适宜“温暖千座城”的暖城。
闭幕式现场,辽宁大连市长海县的渔民号子《喊海》带着渤海湾的咸腥扑面而来,江苏南通如东的《海水泡大的汉子》以黄海潮汐的律动应和;山东日照岚山号子演唱队的《号子声声日子甜》刚落,湖南益阳双桡龙舟合唱队的《划啦划依呀》又掀起新的声浪。这些源自生产劳动的原始呐喊,在“村歌嘹亮”的舞台上完成了一场汇聚南北、跨越千里的对话。
“号子是劳动的记忆,更是文化的基因。”中国当代著名词作家、本次展演的点评嘉宾屈塬谈道,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旋律,在“强基工程”的推动下打破地域界限,形成“南腔北调共一堂”的文化奇观。
“‘村歌嘹亮’作为‘强基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文艺赋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全国各地联动开展‘强基工程’项目的创新实践,更是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和培育基层优秀文化人才队伍的有力抓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吴艳华说。
据统计,“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开展两年多来,全国5000多个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加入了“强基工程”行动,结对子数量5.6万余个,5万多项“强基工程”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主办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