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召开单产提升观摩会 展示关键技术成果

2025-08-27 15:04:2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8月25日,“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2025年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田间现场观摩会”在牡丹江市召开。会议旨在交流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地处全球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位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自成立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开放协同路径,夯实玉米稳产增产基础。体系由东北农业大学王振华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下设6个协同创新岗,汇聚23名岗位专家,并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设立6个技术推广服务站和综合技术示范园。

观摩会上,来自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黑龙江省普田种业、丰禾种业等10家种子企业代表和玉米种植大户共80余人齐聚一堂。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王子龙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体系工作,为任务实施提供保障。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梅敬一介绍了玉米体系对当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院长董清山则分享了示范园的最新成果。

现场观摩环节亮点纷呈。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试验基地展示了126个早熟高产抗逆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种植密度分别为5500株/亩和4500株/亩,同时展示了玉米单产提升秸秆原位还田快速腐解技术和病虫害智慧监测预警及防控等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宁安市利民村的示范区则呈现了500亩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示范,与会人员还就玉米大垄双行种植、分层定位定量施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振华教授总结了体系2024年工作成果:引进与创制新种质17份,审定玉米新品种34个,转化金额488万元;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建立病虫害智能化预警等关键技术7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申请或获得专利9项、新品种权7项;累计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约340万亩;开展科技培训54次,培训人员7000余人次。

展望未来,王振华表示,体系将继续加强协同联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转化推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引领黑龙江省玉米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本次会议由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与东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承办。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