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 “金甲”缚黄沙 扩绿惠民生

2025-08-27 15:56:2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刘宏章

炎炎烈日下,沙丘起伏,机械轰鸣。记者走进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项目区,看到治沙工人把稻草在沙中铺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将其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

登高远眺,连绵起伏的沙丘上铺设好的草方格整齐划一、纵横交错,犹如固沙“金甲”将一个个沙丘分割锁定,再将原本流动的沙丘牢牢“缚住”。

“九棵树治沙项目区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之一,也是防止巴丹吉林沙漠东扩南移五大黄沙溢出带之一,治理区地处甘肃省民勤县绿洲上风口,因此也是蒙甘地区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的重点区域。”阿拉善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许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项目区已完成治理面积41.83万亩。

近年来,阿拉善盟以全力打造我国北方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坚决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聚焦蒙甘宁边界区域开展联防联治,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和腾格里沙漠西北缘两大沙漠握手交汇连片区域进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024年,阿拉善盟完成林草生态建设总任务325.35万亩。

2025年,阿拉善盟持续加强防沙阻沙林草锁边带建设,填补沙漠锁边空白区,紧盯巴丹吉林沙漠五大黄沙溢出带,针对每个溢出带的不同情况,科学制定治理目标,采取了封禁保护、工程固沙、人工种草等多种治理措施。

在全盟干部群众的合力攻坚下,当地于7月6日实现了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边缘全长1856公里锁边林草带的全面合龙,创造了该盟40多年防沙治沙的新奇迹。

在打赢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同时,阿拉善盟按照《甘蒙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联防联治由理念转向落地。其与甘肃省武威市等地搭建深层次生态治理协作机制,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协同治理的新路径。

据了解,阿拉善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以工代赈工作指南,推广以工代赈模式,明确劳务报酬占比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通过实施“嘎查村+农牧民”“合作社+农牧民”等组织模式,吸纳农牧民以劳务雇佣、租赁机械设备等多种形式参与治沙项目建设,目前共吸纳劳动力1.5万余人。

为实现长期管护的目标,当地还结合项目区所在苏木镇、嘎查村实际情况,优先雇佣当地农牧民进行管护,并充分发挥“家门口”管护优势,通过践行“治沙”获益、“用沙”发展、“靠沙”致富,以生态建设促产业发展,实现扩绿、增收、惠民生。

目前依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片区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当地发展肉苁蓉、锁阳等特色沙产业,带动800余户2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2万至5万元。

“下一步,阿拉善盟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基地辐射、农牧民参与’的联结机制,持续推动跨界区联防联治,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担当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支撑起绿色发展的‘硬脊梁’,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阿拉善的智慧与力量。”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图布新说。


责任编辑:苏菁菁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