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再寻7位“地道战”女民兵的名字

2025-08-27 15:23:23 来源: 人民网 点击数: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古朴的村道,斑驳的石碾,悬钟的古槐,蜿蜒的地下长城……步入冉庄地道战遗址,土墙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标语依然醒目,无声诉说着冀中平原的烽火岁月。

位于河北保定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幅黑白照片——“英姿飒爽的冉庄女民兵班”。照片摄于1945年春末夏初,冉庄三十余位民兵打败日伪军两个团的兵力。战斗结束后,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召开祝捷大会。在这次祝捷大会上,女民兵班拍下了这张合影。照片影像清晰,但这7位女民兵姓甚名谁,未有体现。

2025年4月,保定历史爱好者王先生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河北省委书记提了一个建议:“希望深挖完善历史史料,将这张二级革命文物照片的民兵姓名加以署名标注”。

根据河北省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规程,这件留言很快被转到保定市清苑区。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中心派出专人跟进。

80年过去了,走进历史深处,找回7个名字,并非易事。“给省委书记留言的王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到冉庄参观时,在一户故居,看见了同样的照片,照片上标着李吉儿(尔)、李桂芬、李秀芬这三个名字。”负责此事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王静宇介绍。

以此为突破口,寻访工作再次展开。

李桂芬是女民兵班的班长,档案中确有记载。

李秀芬,又名“李焕金”。恰逢她的女儿回乡祭扫,女儿确认了其母身份,并提供了“吉儿姨”(李吉儿)的线索。

此后,工作人员设法一个个找到家属,经家属们辨别和最终确认,终于尘埃落定。

“那会儿我爸爸正在住院,在世期间能见到他母亲的照片,这太宝贵了!”李吉儿的孙女范颖今年53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据范颖介绍,父亲年幼时,李吉儿就已离世,家里一直没有奶奶的照片,工作人员寻访时,她第一次见到奶奶的照片。

因这次寻访,现年72岁的王平顺也第一次见到了母亲王新娥的照片。“我和弟弟都特随母亲!”凭着眼睛和鼻子,他很快认出了照片中自己的母亲。

“没有国哪有家?”王平顺告诉记者,母亲在世的时候,嘴边常说“抗日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人上门记录地道战历史,母亲讲过当年组织妇女抗日的故事。

“王新娥领着妇女们查岗、放哨、扒铁路、送公粮、挖地道,抗日工作干了不少。”《地下长城——冉庄地道战风云录》记载,1938年,冉庄成立妇女抗日救国会(下称“妇救会”),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换了七任主任,照片中的王新娥、李秀芬、李桂芬、李吉儿,正是第二任至第五任妇救会主任。

“照片里的人,是当年保卫家园的英雄,她们的姓名不该被遗忘。”

2025年5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对这幅照片进行了更新,照片下方,增加了7位女民兵姓名,从左到右,分别是:王新、王新娥、李吉儿、王兰香、李桂芬、李瑞之、李秀芬。

“没想到7个名字全部找齐了,事实经得住检验,省里真重视,为工作人员点赞!”王先生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相信7位女民兵会对此深感欣慰”。

记者手记

“领导留言板”是给群众和领导干部建设的直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以来,我曾接触过各种急难愁盼、民生诉求、发展计策,但从没想到会有机会和一件群众留言一起,去寻找抗日英雄。

《地道战》电影,让河北冉庄地道战的故事成为一代代国人家喻户晓的烽火记忆。据记载,冉庄民兵依托地道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人。在河北冉庄,每件文物、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热血往事。

在冉庄,我们除了为7个女民兵的故事动容,还接触到了很多历史细节:老民兵刘大雨用榆木大炮痛击日寇,却也因此震聋了双耳;民兵班长李明贵,一生都未取出左肩中弹留下的子弹,他说他要看看,中国人的血肉之躯,能不能熔化掉日本鬼子那颗罪恶的子弹;冉庄地道创始人之一张森林,英勇就义前留下泣血绝笔: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

讲者动情,听者动容。

采访中,讲着讲着,王静宇潸然泪下:“当年妇女同志们心中有信仰,抱着必胜的信念,这种精神推动我们做成找名字这件事。”

古槐静默,钟声沉寂,我却清晰听见——历史的回响不绝于耳,它存在于每一个执着追寻的身影,每一次真诚的追问中。

一件留言,可以承载普通人的不忘之心,也托举着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最高敬意、对英雄的深切缅怀。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叩问历史的起点。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