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成都这一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有“妙招”

2025-08-27 20:12:4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8月25日,“2025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其间,生态环境部土壤司及江苏、安徽、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领导,国内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等70余位参会代表,赴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园区及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石化)的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交流技术经验。

调研中,参会代表首先走进四川石化,详细了解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源头防控—过程监管—应急响应”全链条管理体系。据介绍,四川石化围绕源头防渗与风险管控建立核心举措:对全厂区实施“刚性防渗+柔性防渗”相结合的分区防护措施;通过设置各类围堰构建“分区阻隔”污染物拦截屏障,防止物料泄漏后向外扩散;同步建设“局部+终端”事故缓冲池,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此外,四川石化还制定《四川石化公司防渗管理办法》《地下水防控指导手册》,布设在线监测井、手工监测井、应急抽水井等235口监测井,形成多级防控体系,有效筑牢地下水污染预防防线。

随后,参会代表前往园区核心管控区域的地下水监测井现场参观。作为园区地下水监测网络的关键节点,该监测井的建设标准、运行维护及跟踪监测情况由园区管委会详细解读。据悉,园区以高标准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围绕生产装置区、储罐区、污水处理厂、地下水扩散区、废水长排管线等重点区域,已布设300余口地下水监测井及应急抽水井,构建起多层级地下水监测防控网络;同时建立地下水环境质量协同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地下水污染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园区污染预防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