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送“法”礼!上海市高院“以案普法”助青少年成长

2025-08-29 22:52:2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高远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当陌生人以赠送免费皮肤为由要求添加好友或扫描二维码时,你会怎么做?”“我的银行卡可以‘借给’别人吗,会有哪些风险?”“面对别人递来的造型酷炫的电子烟或不明食品,你会怎么处理?”

值九月开学季前夕,8月2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市高院)举行法治副校长丛书发布暨青少年法治教育研讨会,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丛书推出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32篇典型案例,宛如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近年来,上海市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积极履行普法职责,打造了“小法官网上行”“校园法治辩论赛”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治教育品牌。上海市高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表示,去年以来,上海三级法院393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宣讲600余场,受众学生25万余名,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要求,上海市高院与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策划,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启动丛书编撰工作,历时十个月,经过反复打磨,推出《青少年法治教育案例课堂》(以下简称《案例课堂》)和《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法规》(以下简称《法律法规》)两本新书。

本次发布的《案例课堂》着眼“孩子们爱读、老师们爱用、法治副校长能宣”,涵盖法治文化、校园安全、家庭权益、文明上网、公共安全、特别保护六大领域32篇典型案例,注重日常生活、注重课堂实效、注重主体参与。《法律法规》聚焦六大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精选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校规、公约内容等,以期为校园法治建设提供优秀教学辅导用书样本。

今年9月开学起,上海市高院将联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同开展为期一年的巡展活动,通过实体展板和电子海报等形式,将生动鲜活的法治故事送进全市中小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并同步向媒体投放,实现普法零距离。“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绝不是唯一途径。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这次推出的丛书就是要让法治教育走‘新’更‘走心’”。上海市高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顾薛磊表示。

“法槌敲响时,少年法官心底总有一份‘来不及’的遗憾,怎样才能让伤害更少?保护能不能从‘事后’走向‘事前’?”活动中,《案例课堂》编者代表徐莉法官分享了创作中的心路历程,“这本书饱含着我们更深的心意: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与人为善’的底色、‘坚守正道’的骨气、‘心怀敬畏’的分寸,这是法律规则背后的道德温度,更是托举孩子们勇敢前行的坚实根基。”

发布活动后,来自上海市公检法司系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青少年事务中心等单位的实务专家,未成年人法学、教育、心理、出版等领域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以及兄弟法院代表60余人,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认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三个议题,分别作主题报告与深入交流,以期将研讨共识转化为行动力量。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