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洪星
8月29日,“星河入梦 非遗寄情”七夕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通过沉浸式演绎、非遗市集、戏曲展演等多元形式,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民众带来可感可触的传统文化体验。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最早源于古人对自然星象崇拜,经由历史发展,七夕节逐渐成为民众寄托对自由爱情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载体,有着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等传统习俗。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主场中央大厅内,牛郎、织女、月老等NPC身着传统服饰,以沉浸式情景演绎再现“鹊桥相会”传说,细腻情节让千年故事鲜活呈现。演出间隙的“月老”互动环节人气火爆,猜七夕灯谜、对古典诗词的趣味玩法吸引老少观众踊跃参与,不少观众领取专属祈福卡,在祈福墙上写下爱情憧憬与生活祝福,温馨氛围浓厚。“带孩子参与才知道七夕不只是‘情人节’,还藏着这么多文化故事。”市民王女士感慨道。
现场,“非遗好物集”同样热闹,近30个非遗摊位形成文化市集。“景德镇窑火千年”专区中,传承人现场演示瓷器拉坯工序,让观众直观感受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的魅力;乐平红糖、蜂蜜、桃酥等地方美食,则让观众在品味甜蜜中感受节日氛围,不少观众表示“能逛能学能吃能买,体验感十足”。
多功能厅内,“戏韵七夕”赣剧社教活动精彩上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剧,以激越声腔与传神表演著称,江西省乐平市赣剧团带来《陈姑赶船》《对花枪》等经典剧目,演员婉转唱腔与优美身段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浓厚戏曲风情感染全场。
非遗手工艺体验中心的“乞巧传匠心”专场,让观众亲身感受传统技艺。苗绣、宋锦、土布纺织等技艺一一呈现,观众围坐桌前穿针引线、执梭编织,体会“家家乞巧望秋月”的民俗意趣。馆内各层展览同步开放公益讲解,讲解员生动讲述展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助力观众领略传统工艺魅力。
此次活动以创新形式激活非遗与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未来该馆还将在传统节日推出更多优质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焕发光彩。
(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