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8月25日,中国-中亚盐碱地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新疆昌吉召开。该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主办,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承办,旨在促进中国-中亚盐碱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新疆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周海鹰说,近年来,昌吉州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全疆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智慧农业、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昌吉已汇聚16支国家级创新团队,实施60余项重点科技项目,与中亚国家在棉花抗盐碱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水肥调控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为深化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指出,中国拥有盐碱地面积约5亿亩,其中新疆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渍化土壤总面积的36.8%,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他说,西部中心立足昌吉,服务全疆,辐射中亚,在盐碱地改良、耐盐作物育种、智能灌溉、生态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一是聚焦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土壤改良、水盐调控等技术攻关,推动技术创新与模式集成;二是深化院地融合与国际合作,坚持“战略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示范园区、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机制,持续拓展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网络;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耐盐碱小麦、节水控盐等一批新品种和新技术,助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转型;四是推进“向西开放”,通过援建联合实验室、互派学者、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举措,不断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实效。
会议期间,西部中心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盐碱地治理、畜牧养殖、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荣誉教授聘任仪式等。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