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博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8月29日下午,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据交易生态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数据交易机构的300余位嘉宾,围绕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数据资产管理与产业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集中发布一批标志性成果。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农工党贵州省委会主委张光奇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数据作为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释放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今年贵州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正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前瞻的政策环境,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数字新产业、解锁数字新技术、打造数字新场景、构建数字新生态。
在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主任卢延纯指出,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这是我国的重大理论创新。他说,公共数据应在数据流通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多元目标,数据的价值要在应用中体现,应该大力推进生态场景研究。
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演讲时表示,数据交易机构是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关键支撑,在价格发现、交易撮合基本功能基础上,应发挥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数据产品和服务提供、数据流通促进、数据产业生态培育、数据交易规则引领等职责,处理好数据交易机构的公益性与营利性、数据交易机构与其他要素市场、场内与场外、创新与合规、数据交易机构之间合规竞争与合作、交易机构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关系。
在成果发布环节,大会集中推出11项涵盖标准规范、研究成果、应用平台和技术支撑的创新成果。其中,《贵州省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实践蓝皮书》全面总结了贵州自成为数据资产管理试点以来在登记、运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数据要素价值形成规范》为数据要素估值提供了标准指引;《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典型模式与价值路径白皮书》总结了数据赋能产业的实践案例与路径;《2025数据流通指数报告》对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数据流通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粤、浙、苏、沪、京、贵”六省市位于全国第一梯队。
大会还发布了“数据要素—数据知识产权双登记工信行业、文旅行业、交通行业专栏”“国采中心互认互通专区、知识产权数据服务专区、煤炭数据专区”和“贵州省公共资源(数据要素)交易平台”等成果。其中,贵州省公共资源(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将在全国率先探索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流通交易进场路径,为不同领域数据交易提供进场机制和应用空间。
大会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指导,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