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院徽串起80年传承:“开学第一课”点燃红色薪火

2025-09-01 11:35:4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通讯员 景士杰

“原来80年前的小朋友,是戴着这样的‘救生圈’院徽被守护长大的!”8月31日,宁波奉化莼湖街道尔仪小学迎来了一年级新生。在“开学第一课”现场,孩子们抚摸着胸前的纸质院徽,眼睛里闪着亮光。这场以《强国复兴有我 梅华精神启航》为题的特别课程,以一枚院徽为钥匙,打开尘封的历史之门。

当天上午,新生们参观了尔仪小学国际灾童教养院史料陈列馆。当他们佩戴着复刻自1938年的“救生圈”院徽,轻轻触摸泛黄的老照片、布满岁月痕迹的教具时,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史料陈列馆是爱国主义和抗日教育的启蒙基地,孩子们今天在这里指尖触碰的,是先辈用生命书写的家国情怀。”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春萍说。

如果说场馆参观是沉浸式的历史触摸,下午的故事课堂则让精神力量直抵人心。“爱国实业家竺梅先目睹灾童的惨状后,深受触动,他与夫人徐锦华商议,决定尽自己所能,为600余名灾童搭建一个‘家’……”宁波教育博物馆馆长讲述的创办教养院的故事,让不少学生深受触动。

随着舞台灯光亮起,该校编排的舞台剧《泰清钟声》上演。小演员们将战争中竺氏夫妇创办教养院的艰辛历程搬上舞台:暴雨夜转移孤儿的惊险、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抉择……当“徐锦华”振臂高呼“孩子们别怕”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来英雄不是超人,他们只是在黑暗中举起火把的普通人!”该校学生刘一姗激动地说。

在“明志·书写梅华誓”活动环节中,竺梅先、徐锦华夫妇嫡孙竺士性展示家族史料,分享感人故事。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视频连线赠书《钟声》,该书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底,聚焦战争孤岛中的人性光辉,通过600名战火孤儿的命运史诗,叩问“守护童年即守护人类文明”的永恒命题。活动现场,30名学生加入梅华精神宣讲团。童声与国歌共鸣,学生们表示将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精神。

据了解,国际灾童教养院史料陈列馆作为奉化区爱国主义教育与红领巾教育基地,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自2015年史料陈列馆开馆以来,该校依托这一资源,编写红色清廉读本《微光》,开发校本课程,通过主题启动、参观体验等系列教学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以多元形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把家门口的红色故事搬上‘开学第一课’,就是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真正活起来,让立身报国的爱国情怀不断传承下去。”周春萍表示。

(图片由景士杰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