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8月28日至31日,2025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3支队伍比拼在真实近海环境下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感知探测、水下定位通信和水下智能作业能力。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成为国际上首个在真实近海环境下进行的智能机器人竞赛。大赛始终坚持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为导向,成为国内该领域技术含量最高、比赛难度最大、参赛水平最高的高端引领性赛事。
本届赛事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提升了比赛难度和作业效率,在原有的人机协同抓取组、自主抓取组和水下通信赛道基础上,根据实际场景需求增设了企业项目赛道,更加贴近水下场景的真实作业需求。大赛在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下的真实开放海域进行,完全真实开放的海洋环境,近15米的水深,全自然的虾、蟹、胆、贝、参将为队伍带来真实的挑战。
在水下通信赛道,最优赛队伍运用更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比2024年大赛最好成绩46比特每秒提升了15倍之多,再次刷新赛事纪录。自主抓取组比赛中,东北大学海洋之心1队在恶劣海况下成功自主抓取到4枚扇贝,实现了自主抓取成绩的新突破。最终,海洋之心1队获自主抓取组一等奖。“OurEDA队”获人机协同抓取组一等奖,“智海天音队”获水下通信赛道一等奖,“叮咚鸡队”获“项目赛道”一等奖。
此外,借助大赛搭建的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化交流平台,大连海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大连德泰海洋牧场有限公司、大连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连科荟”等多家企业分别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4个水下机器人相关项目在大连应用落地,大赛正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供需交流平台,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大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大连市人民政府、鹏城实验室共同主办,大连市科技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共同承办。本届大赛和高峰论坛邀请6名院士和80余位人工智能及水下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