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技术助力静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2025-09-03 12:24:2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胡继万

九月是苹果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甘肃省静宁县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绿肥苹果园种植基地里,技术人员正在查看“绿肥+”技术对果树生长的促进效果。

“采用‘绿肥+’技术后,我们的苹果单果重增加了18.4%,果糖含量等营养品质提升超8.4%。”静宁县果树所副所长李强表示。

甘肃省水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佰鸿介绍,“绿肥+”技术是一种果园生态循环种植技术,主要通过在果园种植绿肥作物,改善土壤生态、减少化肥使用量,进而提升果品品质。

多方协同破难题

静宁县是我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2023年苹果总产量达106.8万吨,产值70.48亿元。然而,当地“旱”与“薄”的自然资源条件,使得苹果园土壤保水供肥能力受限,苹果品质提升面临挑战。

为突破这一难题,国家绿肥产业体系旱地绿肥栽培岗位科学家柴强团队发挥体系“绿肥+”优势,联合甘肃省水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陈佰鸿团队、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伟团队、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强冬性油菜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武军艳团队等多方力量,开展了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关。

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团队从苹果园绿肥种植模式构建、耐寒绿肥品种筛选、绿肥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发和机具设备配套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打造了符合陇东自然资源禀赋的“绿肥+”静宁苹果种植技术体系。

陈佰鸿介绍,该体系以冬夏绿肥轮作混播果园周年覆盖模式为核心,通过十字花科二月兰、冬油菜为主的冬绿肥混播大麦,豆科箭筈豌豆、毛叶苕子为主的夏绿肥轮作,实现了果园周年覆盖沃土,降低了土壤侵蚀风险,增加了土壤有机物料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了苹果果品质量的提高。

在“绿肥+”技术体系构建的关键进程中,不同科研团队从各自专业领域精准发力,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面对静宁县冬季低温干旱导致冬绿肥越冬困难的问题,柴强与陈佰鸿团队深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十字花科冬绿肥混作大麦技术,提升了冬绿肥在恶劣气候下的存活率,为果园冬季土壤保护提供了有效方案。

与此同时,孙伟团队聚焦机械装备研发,针对冬夏绿肥轮作果园周年覆盖的特殊需求,设计制造出果园清耕绿肥播种一体机、施肥机等专用设备。“这些机械装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果园绿肥种植效率低的状况,让果园绿肥种植实现了从人工到机械化的跨越,提高了生产效率。”孙伟介绍。

示范推广显成效

为推动“绿肥+”技术在静宁苹果产业中的应用,研发团队与静宁县果业服务中心、果树果品研究所联合相关企业开展示范推广工作,不同企业依托自身果园特色,开展差异化的示范探索,为擦亮静宁苹果这一“甘味品牌”贡献力量。

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150亩核心试验示范基地,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场”。科研人员在此扎根,系统开展果园绿肥品种筛选工作,反复验证冬夏绿肥轮作的周年覆盖模式,深入钻研关键技术细节,为整个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凭借500亩现代化果园的规模优势,承担起机械化应用示范重任。这里不仅展示冬夏绿肥轮作周年覆盖的标准模式,还重点探索绿肥与黑麦草隔带固定道的机械化适配技术,通过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为果园规模化生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果园种植绿肥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能改善土壤质量,让苹果的品质口感更上一层楼,从而增强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它还扮靓了乡村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满会介绍,企业通过应用“绿肥+”技术,减少了化肥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目前,通过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与地方部门合作推广,“绿肥+”技术已在静宁县多个区域落地生根,3家苹果种植企业率先受益,显著改善了果园土壤质量,土壤有机质增加、容重降低 5.4%、含水量提升 15.3%。

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贾军平表示,今后将逐步扩大果园绿肥种植示范推广面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深化多方合作,持续打造“绿肥+”苹果产业模式,助推“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