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粤澳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实现新进展。近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公布首批“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湾区项目)”资助人选名单,全国共10人入选。其中,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后王佶恺、陈铭泰入选。记者了解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入选人数居广东全省并列第一。
本次入选的王佶恺(拟进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为基于纳米生化传感的药物分析新方法开发,以及纳米生物成像分析新技术的研究,其多项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陈铭泰(拟进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
“对我们青年学者而言,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湾区项目)不仅是一次科研合作的机会,更是一个全方位成长的加速器。”王佶恺表示,入站后,他计划用前沿的分析检测技术破解中医药活性物质研究的“精准化”难题:比如探索可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实时、原位、动态分析监测;开展中药复方纳米制剂的研究,利用纳米载体技术,将复方纳米制剂活性成分封装成靶向纳米粒,实时监测纳米制剂的靶向递送与药物释放效果。未来还将牵头开展“中药纳米递药系统”的临床前研究与早期临床试验。
陈铭泰表示,入站后将深入探究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的创新机制,与澳门、内地团队共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范式;积极推动中医药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谈及未来的发展计划,他透露将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中医药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
据介绍,两名博士后将前往澳门高校,通过开展联合科研,深度融合粤澳两地在科研资源、学科建设和产学研转化方面的优势,借助澳门国际化平台吸收先进研究方法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应用场景对接,为粤港澳中医药合作注入新动能。
2025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全国首创设立并联合组织实施“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湾区项目)”,每年支持不超过10名优秀博士后赴澳联合培养,在澳方导师的指导下,以合约研究人员身份开展博士后研究,为期2年,由广东和澳门分别提供资助,对每名博士后资助金额超过70万元人民币。
自今年3月以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力推进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各附属医院、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横琴实验室),积极组织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广泛发动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申报“澳门青年学者(湾区项目)”,借助“湾区项目”国家级人才项目平台,广纳海内外优秀博士、博士后人才,推动粤澳两地科研资源互通、人才联合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广州中医药大学、横琴中医药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培养中医药“项目博士后”,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粤琴澳博士后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博士后待遇、优化引才留才机制。学校在产学研成果转化方面成绩突出,近五年成功转化49项科研成果,总金额超2.67亿元,附属医院成功研发21个新医院制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