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最新一期《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一个由人工智能(AI)担任“副驾”来共享操控的脑机接口系统,能以解读意图和辅助行动的方式,让瘫痪人士更好地完成任务。测试中,在移动计算机光标或操作机械臂这类任务中,受试者的操控力得到大幅提升。
脑机接口技术能让用户利用脑信号操控装置,但目前该技术时常会出现不准确也不可靠的情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此次研发了一个非侵入性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电极读取脑活动并利用机器学习优化行动操控力。该脑机接口有两个“AI副驾”:一个能帮助引导计算机光标,另一个能利用虚拟输入辅助机械臂任务。
在测试这个有“AI副驾”的脑机接口系统时,一位因脊髓损伤而腿部瘫痪的受试者在控制计算机光标的任务中,其操控力比没有“AI副驾”辅助时提升了3.9倍。健康受试者在“AI副驾”辅助后的操控力是平时的2.1倍。不仅如此,瘫痪受试者还能操控机械臂将彩色方块移动到特定位置,这在没有“AI副驾”辅助的情况下是无法完成的。
这种共享操控模式,或使脑机接口在日常使用中更实用、更高效,随着AI系统的升级,它们或能帮助用户更轻松地完成更多复杂任务。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开展更多工作让该系统适应不同的用户和环境。
总编辑圈点
这项成果意味着脑机接口从“能用”向“好用”迈出关键一步。以往的系统仅被动解码脑信号,用户需耗费巨大心力完成简单操作,如同让瘫痪人士驾驶一辆复杂高级的车辆。而“AI副驾”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协同驾驶”。这一技术不仅能预判用户意图,还能主动优化动作路径,极大降低了操控的认知负担。对于瘫痪人士而言,这不仅是效率提升几倍的问题,更是跨越了能否独立完成一个日常任务的分水岭。比如精准移动光标打字、操控机械臂进食或整理物品,共享控制模式让AI成为了脑机接口领域的“智能助手”,而非冰冷的执行器。随着算法进化,未来甚至有望扩展至轮椅导航、智能家居联动等场景,实现科技对残障人群的赋能,让“意念操控”真正走入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