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NANO2025会议凝聚国内外专家共识——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科技重要贡献者

2025-09-05 01:01:00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毕炜梓

    “纳米科技是推动绿色能源、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战略领域突破,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科技的重要贡献者和前沿产业大国。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纳米领域带来革命性机遇,正在深刻重塑其研究范式。”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2025)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8月30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这样表示。

  ChinaNANO2025会议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办,是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暨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活动之一。大会发布的《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显示,自2000年至2025年,全球授权纳米专利总数超过107.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数量达46.4万件,占比高达43%,稳居全球首位,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全球期刊出版战略负责人马泰奥·卡瓦莱里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纳米专利数量跃居世界首位反映了中国科研成果转化范式卓有成效,彰显了中国科研兼顾质量与数量并存的决心,也显示出中国政府和科学家对基础科研的重视。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应用物理快报-材料》主编王博教授则向记者介绍了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仿生开放框架在生物医学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据了解,他们团队研发的新材料,在体外膜肺氧合实测中实现了氧气交换效率的重大飞跃:每平方米膜每分钟可实现约3升的氧气交换量,性能提升达国际同类产品的10倍左右。这一突破意味着“人工肺”可大幅缩小体积,降低使用成本,显著减少并发症风险。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两年内进入市场。

  从精准递送药物的纳米机器人助力攻克疑难病症、高效转化能源的纳米材料推动清洁能源普及,到柔性纳米电子器件让可穿戴设备实现更多功能突破,纳米技术正以“微观改变宏观”的强大力量,在医疗健康、新能源、环境保护、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持续发展。

  预计至2025年底,全球纳米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美元,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这一“改变世界的微小力量”必将持续书写创新奇迹,让更多曾经的“不可能”变为惠及民生的现实图景。

责任编辑:左常睿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