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2025-09-04 18:11: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十四五’以来,我们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相关国家标准4000余项,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说。

肖寒表示,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十四五”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加快标准供给,持续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具体来说,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高质量参考;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为增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在防范非理性竞争、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团体标准总数的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为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积极共建国际标准,助力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如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基准参考,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造福全球银发群体。

该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魏宏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以标准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产线、车间、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阵地,聚焦这一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总局制定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国家标准,如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等,这些标准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施路径。目前,我国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据统计,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