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早熟“中棉158”:助力棉产业提“质”增效

2025-09-07 11:44:0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9月6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联合石河子大学,召开早熟优质高产棉花品种中棉所158与棉花数字化加工现场观摩会,并举行品种转让签约仪式。

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对保障我国原棉供给和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该区域迫切需要高产、优质又早熟的棉花,中棉所马雄风研究员团队针对该需求,通过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利用早熟标记追踪,在低世代(F2-F3)重点选择“三早”,即早现蕾、早开花、早吐絮的分离材料;在中高世代(F4-F8)利用纤维品质、高衣分(子棉上纤维重量与子棉重量的百分比)相关标记,辅助选择出纤维品质表现优良且高衣分的材料,并聚合优良性状位点,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58。

据介绍,中棉所158生育期122天,苗期长势旺盛,株型紧凑,结铃性强;衣分高达44.6%,霜前花率稳定在95.4%。马雄风研究员团队培育的棉花品种中棉113具有纤维品质优、衣分高、产量高等优点,已连续三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推介品种。中棉所158在中棉113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适宜种植区域扩大至新疆第七师、第八师、博乐等主产棉区,有效解决了早熟与高产、优质难以兼顾的产业难题,为提升新疆棉花主产区棉花单产、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种源支撑。

在观摩会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中棉所158田间表现,了解其栽培技术要点。会议还展示了石河子大学研发的棉花“一试五定”,即包含棉花纤维长度、比强度、衣分率、马克隆值、回潮率、含杂率等智能检测与质量追溯技术装备、棉花在线检测与数字化加工技术装备等科技成果,并运用该设备现场对中棉所158的手采棉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其纤维长度31毫米、回潮率6.9%、含杂率2.3%等。这一系列从田间到工厂的实地展示,体现棉花产业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到质量追溯的全链条创新思路,为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在会上,中棉所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中棉所158品种转让协议。与会专家认为,中棉所158的成功选育与转化,是我国棉花种业创新与科企融合的重要进展,对保障国家棉花安全、促进棉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棉花领域科研、生产、管理和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会。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